《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发布!
有效的降胆固醇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再发率和病死率。2月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发布,重点针对降胆固醇方案评估(疗效评估、治疗药物选择评估、用法用量评估、不良反应评估、相互作用评估、经济性评估、依从性评估)形成7条建议。现整理分享,以供临床参考。
降胆固醇治疗方案评估建议
1.疗效评估:在进行疗效评估时,当超高危或极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控制目标时,判断为治疗不足。
2.治疗药物选择评估:在进行治疗药物选择评估时,当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且不存在他汀类药物禁忌证或对其不耐受时,判断为无理由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当患者存在使用降胆固醇药物禁忌证或用药限制时使用了相关药品,判断为存在禁忌用药。
3.用法用量评估:在进行用法用量评估时,当患者单次剂量高于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存在自行停药或减量、药物使用方法不当时判断为用法用量不合理。
· 用法用量评估的原则 ·
①用量方面:药品用量应遵循药品说明书,包括肝损害、肾损害状态下的剂量要求,详情见表1。
表1 降胆固醇药物的用法用量
②用法方面:短效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建议睡前服药,长效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或他汀类药物的缓控释制剂固定时间服药即可。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常每日服用1次即可。PCSK9抑制剂需掌握正确的皮下注射给药方法,应在上臂外侧、腹部(脐周5 cm以外)、大腿的非淤青、红肿或变硬部位,每次注射时需选择不同的部位。
③疗程方面:降胆固醇药物通常需长期使用,不建议自行停药或减量。
4.不良反应评估:在进行不良反应评估时,应当结合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指标及降胆固醇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综合判断关联性并及时处置。
降胆固醇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见表2。
表2 降胆固醇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他汀类药物肝脏、肌肉和血糖安全性的监测和处置流程见图1。
图1 他汀类药物肝脏、肌肉和血糖安全性的监测和处置流程
5.相互作用评估:在进行相互作用评估时,当存在不适当联合用药时判断为存在不良相互作用。
结合药品说明书和Lexicomp数据库,有临床意义的降胆固醇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及处置建议见表3。
表3 常见有临床意义的与降胆固醇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食物
6.经济性评估:在进行经济性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地域和患者因素,进行个体化判断。
7.依从性评估:在进行依从性评估时,应充分考察患者的用药行为、分析潜在的不依从原因并针对性给予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方振威.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管理专家共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3,21(02):7-16. (后台联系小助手获取共识原文!)
编排丨冯熙雯
校对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