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产协同 推动京津冀医联体建设——首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在京举办
冰雪消融冬日去,姹紫嫣红九州春。为推动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发展,促进医产协同融合创新,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2023年3月25日, “首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在北京通州成功举办。
“首届大运河医学论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组织部、北京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人民政府为支持单位。论坛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专家、优秀学者、企业精英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临床医护、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共计1200余人。
论坛设立1个主论坛和12个分论坛,通过多方会话进行多学科的交流互动,搭建符合京津冀区域诊疗需求的学科集群;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优势资源,联合区内医药企业,搭建“医产协同创新基地”,推动区内医产协同创新发展;牵头成立“京津冀医联体联盟”,致力于提升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齐聚“大运河” 共谋新发展
早上8:30,首届大运河医学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妇产科专家郎景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安全专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姜保国五位院士;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郝平,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郑皓,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彦梅,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贺泳江,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陈江华,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学伟,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副区长董明慧,河北省唐山市副市长李建忠,河北省廊坊市副市长张春燕,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霍文逊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此次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一级巡视员李彦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北京市通州区代区长郑皓分别作致辞讲话。
落地多元化创新 共促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不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头戏”,“医产协同创新基地”和“京津冀医联体联盟”在本次论坛正式启动。
“医产协同创新基地”正式启动
“医产协同创新基地”启动仪式
为扎实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一2025)》,有效推动区内医产协同创新发展,助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医产协同发展示范区”品牌。在通州区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优势资源,联合区内医药企业,成立城市副中心首个医产协同创新基地——医产协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新基地。通过该基地的成立,北大人民医院将与共建企业单位在资源整合共享、“卡脖子”技术攻关、临床试验研究与论证、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场景共谋、技术人才共育、创新平台共建等多个方面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合作。
“京津冀医联体联盟”正式启动
“京津冀医联体联盟”启动仪式
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快速展开,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牵头成立“京津冀医联体联盟”。在联合当地四镇、五家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在通州区南部建立全区域、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式健康管理体系。同时,将紧密型医联体范围扩展到河北省廊坊市及唐山市相关医疗机构,提升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全流程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院士高水平报告 引领学术前沿
在“院士论坛”环节,郎景和、王琦、陈薇、王俊、姜保国五位院士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从不同层面对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理论研究、前沿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为大家带来一场启迪思考、汇聚智慧的学术盛宴。现场的观众表示,院士们为大家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新课题、新方向、新成果、新思考,让大家对所讲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聚焦成果转化 学科集群共进
本次论坛聚焦学科重大前沿问题、新兴交叉领域和关键战略领域难题设立了胸部肿瘤、创伤急救、普外与泌尿、骨科、妇产、心脑、血液病及肾病、内分泌与风湿免疫、全科医学与消化、呼吸与危重症、护理、医学创新转化共12个分论坛,分别就各自领域的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转载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编排丨王申冲
校对丨冯熙雯
审核丨邢辰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