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刘赓:严重胰岛素抵抗致血糖控制不佳一例

来源:
医路讲糖
2023-03-31 14:25:4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7 岁,因“口干、多饮、体重下降6 年”入院。

现病史
患者6年前因口干、多饮、体重下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具体血糖数值不详。曾先后使用格列齐特、 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等药物,具体剂量不详, 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10~15 mmol/L,餐后2 h血糖 12~20 mmol/L。1年前出现视物模糊、头晕头痛、黑朦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 为“2 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 病肾病Ⅲ期”。

目前降糖用药: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 R)早晚各20 U皮下注射,阿卡波糖100 mg tid以及羟苯磺酸钙0.5 g tid治疗。近期自测空腹血糖11 mmol/L,餐后2 h血糖15 mmol/L左右。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糖尿病”收住我科。 

既往史
高脂血症病史6年,未用药物治疗;脂肪肝病史6年,未治疗;高血压6年,现服用氨氯地平5 mg1次/d,自诉平日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左右;否认手术外伤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
父亲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2℃,脉搏9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5/86 mmHg,身高:160 cm,体重:73 kg,身体质量指数(BMI):28.5 kg/㎡,腰围:110 cm,臀围:109 cm,腰臀比 1.01。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无减弱。 

辅助检查
谷丙转氨酶19 U/L,谷草转氨酶16 U/L,尿酸516.4 μmol/L,糖化血红蛋白 10.1%。 
总胆固醇5.74 mmol/L,甘油三酯6.2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9 mmol/L。
空腹C肽:1.54 ng/ml。 
24 h尿白蛋白:41 mg。 
眼底检查:双侧眼底可见少量出血点。 
超声:双下肢动脉散在少许强回声斑;脂肪肝。 
肌电图:正常。 
皮质醇曲线:阴性。 

初步诊断
1、2型糖尿病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 
(2)慢性肾脏病 
2、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 
3、混合型高脂血症 
4、高尿酸血症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6、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7、肥胖症 

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患者,糖尿病病史6年,腹型肥胖;
2、合并有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 
3、糖尿病家族史;
4、尚存β细胞功能。 

治疗过程


治疗经过:
第1天:皮下胰岛素泵治疗, 基础量0.8 U/h,冲击量6 U 6 U 6 U,阿卡波糖100 mg tid。
第2天:皮下胰岛素泵治疗, 基础量1.0 U/h,冲击量8 U 8 U 8 U,阿卡波糖 100 mg tid。
第3天:皮下胰岛素泵治疗, 基础量1.2 U/h,冲击量10 U 8 U 8 U,阿卡波糖100 mg tid。经过3 d 的治疗,患者血糖无明显降低。回顾患者病史特点:中年女性,糖尿病病史6年,腹型肥胖;合并有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家族史;尚存β细胞功能。考虑患者胰岛素抵抗较明显,建议给予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
第4天:皮下胰岛素泵治疗, 基础量1.2 U/h,冲击量10 U 8 U 8 U,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片bid。
第6天:皮下胰岛素泵治疗,基础量0.8 U/h,冲击量6 U 6 U 6 U,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1片 bid,达格列净10 mg qd。 

至出院时,药物方案稳定如下:降糖:达格列净10 mg qd+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1 片 tid;降脂:非诺贝特0.2 g qn;降尿酸:苯溴马隆50 mg qd;降压:缬沙坦氨氯地平1片 qd;微血管病变:羟苯磺酸钙0.5 g tid。 

复诊情况:1个月后患者前来复诊,测HbA1c8.7%,生化指标大致正常,尿白蛋白正常,自述空腹血糖波动在6~8 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8~10 mmol/L,未出现胃肠道不适及下肢水肿。 

分析与讨论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早期联合口服降糖药物 
2019年AACE/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推荐 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达标的情况下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见图1。在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胰岛素敏感性不佳,随即进行了治疗方案的调整,给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口服药物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之后患者血糖得到一定控制,在此基础上继续联合使用 达格列净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好转。 

640 (2).png

图1 2019年AACE/ACE指南用药推荐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用达格列净在降糖、降脂、改善脂肪肝、降血压、降低体重等多重代谢性紊乱及心、肾保护方面均有获益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始动因素并贯穿始终,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素分泌水平逐年下降,而胰岛素抵抗水平则一直维持高位,故改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中之重。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两种药物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而联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提升。

吡格列酮有效改善血脂:降低甘油三酯、升高HDL-C。在汇总了8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共2068例患者,其中吡格列酮组为1328例患者,安慰剂组为740例患者,疗程为12~26周的Meta分析中,观察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结果显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甘油三脂,并升高HDL-C(图2)。甘油三酯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吡格列酮对血脂谱的改善,有利于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640 (3).png

图 2 吡格列酮减去安慰剂作用后,血脂较基线水平的改变

640 (4).png

图 3 同一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肝活检组织纤维化情况改善 
注:左:治疗前活检;右:治疗后活检

吡格列酮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纤维化进展。2017年2月底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项最新荟萃分析:吡格列酮可改善晚期肝纤维化及NASH任一阶段的纤维化进展,即使患者不伴有糖尿病,相同获益并未在罗格列酮中发现,见图3。因此,2018年中国NAFLD指南推荐,尽管二甲双胍对NASH并无治疗作用,但其可以改善IR、降低血糖和辅助减肥,建议用于NAFLD患者T2DM的预防和治疗;吡格列酮可以改善NASH患者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肝脏组织学病变,建议用于治疗合并T2DM的NASH患者。此外,在多项临床研究中也发现,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SGLT-2抑制剂治疗,可以使血糖、血压、体重长期获益,见图4、5。复方制剂使用简单,依从性强5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分析显示, 依从性良好的患者与依从性较差或完全不依从的患者相比,HbA1c降低0.42%。减少用药次数、种类,可以尽量避免遗忘、不便等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患者依从性高,血糖降幅更显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与达格列净形成机制 互补达格列净属于SGLT-2抑制剂类药物,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不同,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增加降糖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

640 (5).png

图 4 吡格列酮联合 SGLT-2 抑制剂:血糖、血压、体重变化

640 (6).png
图 5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SGLT-2抑制剂:血糖、体重长期变化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刘赓


参考文献
[1] Garber AJ,Abrahamson MJ,Barzilay JI,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on the comprehensive type 2 diabetes management algorithm - 2019 executive summary[J]. Endocr Pract,2019,25(1):69-100.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3] van Wijk JP,de Koning EJ,Martens EP,et al. Thiazolidinediones and blood lipids in type 2 diabetes[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3,23(10):1744-1749.
[4] Musso G,Cassader M,Paschetta E,et al. Thiazolidinediones and Advanced Liver Fibrosis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A Meta-analysis[J]. JAMA Intern Med,2017,177(5):633-640.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脂肪性肝病专家委员会 . 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年更新版)[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5):641-649.
[6] Kovacs CS,Seshiah V,Merker L,et al;EMPA-REG EXTENDTM PIO investigators. Empagliflozin as Add-on Therapy to Pioglitazone With or Without Metfor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Ther,2015,37(8):1773.e1-1788.e1. [7] Forst T,Guthrie R,Goldenberg R,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nagliflozin over 52 week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n background metformin and pioglitazone[J]. Diabetes Obes Metab,2014,16(5):467- 477.
[8] Benford M,Milligan G,Pike J,et al. Fixed-dose combination antidiabetic therapy:real-worl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scribing choices and relationship with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compliance[J]. Adv Ther, 2012,29(1):26-40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3957号-2 | 成都康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