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成人普通感冒,新版指南推荐这18条诊治意见!
普通感冒(简称感冒)是一种局限于上呼吸道的病症,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和咳嗽等症候,可由不同种类病毒感染引发。近期发布的《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目标人群为成人普通感冒患者,主要针对成人普通感冒的病原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提出了18条推荐意见,现分享如下 。
病原学
推荐意见1:感冒常见致病原主要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肠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也可导致感冒样症状(高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2:对于平素健康的感冒患者,诊断可基于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不建议做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但对于合并有发热>38℃、气短、咯血、疑似肺炎、心力衰竭、免疫缺陷、吸入性中毒患者,建议尽快进行相应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高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3:感冒症状若持续5 d不缓解反而加重或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0 d,并出现以下情况:稠厚脓性鼻涕和痰液、副鼻窦(通常为单侧)和咽部疼痛加剧、发热≥38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呼吸困难和/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严重状况,应考虑并发症,如继发急性细菌性鼻副鼻窦炎、心血管急症或结构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炎等急性发作,建议尽早进行相应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高质量证据)。
普通感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4:急性发作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畏寒、发热、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综合征,且鼻塞和流涕症状突出,建议考虑感冒诊断,并与其他可导致鼻塞和流涕疾病,如变应性鼻炎、细菌性鼻窦炎、流行性感冒和新冠病毒肺炎等作鉴别诊断,参见表1(中质量证据)。
表1 普通感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推荐意见5:对于因感冒而易于继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或慢性基础疾病急性恶化高危人群(表2),包括老年人(>65岁)、免疫低下人群、重要器官具有基础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结构性肺病(如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纤维化),以及孕妇等,推荐尽早积极防治(高级别证据)。
表2 普通感冒后易导致基础疾病恶化和肺炎的高危人群
推荐意见6: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成人,不建议应用利巴韦林和普来可那立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感冒(中质量证据)。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成人,若高度疑似或诊断呼吸合胞病毒感染,建议以雾化吸入型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7:在流感病毒流行季节,对于因感冒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或基础疾病恶化高危人群,若出现感冒样症状,高度疑似流感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分泌物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推荐尽早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或帕拉米韦)、阿比多尔或玛巴洛沙韦抗病毒治疗(高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8:对于非重症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建议及时应用阿比多尔治疗(中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9:推荐醋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口含片治疗成人感冒,宜在症状起始24 h内分次含化,锌剂量≥75 mg/d(但不超过100 mg/d)(高质量证据)。反对推荐含锌鼻喷雾剂局部应用(低证据质量)。
推荐意见10:建议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可能获益患者以维生素C治疗或预防感冒,这些人群包括生活在寒冷地区且经常参加剧烈运动者(如马拉松、滑雪运动员或士兵)和体力劳动者(高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1:推荐维生素D缺乏人群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高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2:不建议饮食正常,没有维生素E缺乏的成人补充维生素E预防感冒(高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3:对于有哮喘病史的感冒患者,不建议应用此疗法缓解症状(低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4:非处方抗感冒复方制剂治疗感冒有一定疗效,但也有一定不良反应,有的患者甚至可能会诱发严重后果。建议患者在应用非处方抗感冒药前,充分咨询医生意见(高质量证据)。反对推荐含有苯丙醇胺的组方治疗感冒(中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5:普通感冒发热及疼痛,建议用乙酰氨基酚(又称醋氨酚或扑热息痛)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短期对症治疗(中质量证据)。但孕妇应慎用包括乙酰氨基酚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高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6:普通感冒相关急性咳嗽不建议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和羧甲司坦)镇咳(中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7:对于>18岁的患者,若普通感冒相关急性咳嗽对生活起居影响过大,难以忍受,建议首选含蜂蜜制剂或右美沙芬镇咳。若效果仍然不佳,建议短期服用(<5 d)福尔可定对症治疗(中质量证据)。
推荐意见18:福尔可定与神经肌肉阻滞剂存在交叉过敏。若2年内应用过神经肌肉阻滞剂的咳嗽患者,反对推荐福尔可定镇咳。服用福尔可定2年内,禁忌再用神经肌肉阻滞剂(高质量证据)。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感染学组.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J].国际呼吸杂志,2023,43(3):6-31.
编排丨冯熙雯
校对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