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如何运动才能防治慢性病?中国专家开出运动新处方!

来源:
康迅网
2023-04-07 14:40:25

运动处方的普及与推广在高质量提升大众科学健身水平、有效防治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用于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围手术期人群、慢病风险人群和健康人群。近期,《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发布,关于运动处方基本注意事项,现分享如下。

运动处方基本注意事项

•运动前应做热身或准备活动,运动后应做整理活动和拉伸练习。

•关注身体状态,急性疾病(如严重感冒、发烧、严重腹泻)期间暂停运动,待缓解后再继续。运动中出现胸痛、胸闷、头晕、心悸、异常的呼吸困难和/或疲劳、关节肌肉明显疼痛等不适感觉,应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采取对应措施,必要时就医。

•抗阻训练时要保持自然呼吸状态,特别注意避免屏气,以免缺氧或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必要时提供适当的保护。

•建议初学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抗阻力量训练中注意控制动作速率和关节活动范围,有氧运动时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孕后和产后女性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训练安排。没有并发症的健康孕妇每周不少于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将每周的运动量较均匀地分布在5~7 d完成,分段累计完成每天的运动量;可进行各种有氧和抗阻运动,轻柔的拉伸活动可能有益。孕前有较大强度规律运动习惯者或常运动的健康女性,可在孕后和产后保持原运动习惯,减少静坐、少动时间,久坐者的每周体力活动量应至少达到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建议产后每天进行盆底肌练习,以减少尿失禁的风险。

运动处方特殊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65岁)久坐少动者的体力活动量应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每周150~300 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2次抗阻练习)。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动则有益。鼓励老年人参加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和柔韧性练习的综合运动,每周至少2次,并可以将其融入到生活中。有氧运动要低起点、慢进阶、少变化,在主观愿意和客观能力耐受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抗阻训练很重要,可防止肌力快速下降;肌少症人群应加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练习。

2.儿童和少年

儿童和少年(6~17岁)每天至少60 min中等至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 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练习和健骨活动。超重或体力活动不足者在初始阶段应该从中等强度开始,并循序渐进地达到每天60 min的目标;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运动时,在运动前、中、后进行补水和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应避免进行持续剧烈运动;在保证运动量的同时,也要特别关注动作规范性,运动形式多样化和趣味性。加强儿童和少年运动过程中的监督以确保安全。

3.残疾儿童

每天至少60 min中等至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健骨活动,减少静坐少动时间,尤其是屏幕时间。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形式多样化,有良好的趣味性。动则有益,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频率、时间、强度;与健康水平相一致的体力活动不存在重大风险,健康获益显著。残疾儿童运动前应咨询相关专家,确定适宜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对于无运动禁忌证者,进行低或中等强度运动之前不需要进行专门体检。

4.服药患者

运动和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体,均可对运动能力和疾病疗效产生多方面影响,如抗凝药物会增加运动损伤的出血风险,抑制心率的药物会影响安静时和运动中的心率,运动与降糖药物作用时间重叠可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有些药物会抑制或兴奋中枢神经影响运动能力等。运动与药物相互作用具有两面性,既有协同作用,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也可能相反,如运动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时间。医生和运动指导人员应了解常用药物与运动的相互影响,加强运动前后及运动中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

参考文献

《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3,42(1):3-13.

编排丨冯熙雯

校对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3957号-2 | 成都康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