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带状疱疹的镇痛治疗,基层参考!
春季是带状疱疹的好发季节,60岁以上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易感人群。
老年患者带状疱疹病程达3~4周,带状疱疹导致的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有30%~50%疼痛可持续超过1年,部分可达10年或更长,其中91.8%的患者为中至重度疼痛。罹患带状疱疹严重影响慢性病管理,加重基层慢性病防治负担。
带状疱疹为何“青睐”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较弱,更易受到外界的各种病菌侵袭感染,进而引发带状疱疹。
一般而言,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皮肤损害和神经损害的程度会越来越重。由于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出现皮疹症状的时间较晚,所以很容易被误诊,如:上肢的疼痛易被误诊为颈椎病引起的臂丛神经痛;胸部的阵发性疼痛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或肋间神经痛等。
带状疱疹的自觉症状——疼痛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又称疱疹相关性疼痛(ZAP)。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有较为显著的自身特征,其疼痛本质上为神经痛,表现为烧灼痛、针刺痛,伴局部麻木感,疼痛不随呼吸或咳嗽加重,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不同于内脏疾病引起的疼痛。体格检查时,局部压痛和叩痛不明显,但轻轻触及或衣服轻轻摩擦局部皮肤即可诱发疼痛,易与非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相鉴别。
认识带状疱疹的疼痛特征,可早期诊断并及时开展相应的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十分重要。
老年带状疱疹的治疗
老年带状疱疹治疗目标是快速控制病情,以减轻受累神经炎症和水肿,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损持续时间,减少PZS发生,促进康复。
抗病毒治疗
《老年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指出,对于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早期应用高效抗病毒药物治疗至关重要,在皮疹出现72 h内尽早规范、系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对超过72 h或急性期未经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也应考虑规范、系统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老年带状疱疹抗病毒治疗一线药物
镇痛治疗
止痛是带状疱疹治疗的关键,常用止痛药物有普瑞巴林等。还要注意服用营养神经的B族维生素或者甲钴胺等药物。在皮疹水疱明显时可配合外用药膏,预防感染或者促进水疱愈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为5%~30%,多见于老年患者。其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常见于单侧肋间神经、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神经。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往往一种疼痛为主,多种疼痛并存。
建议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轻中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非自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者可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初期多为湿热困阻、毒积火盛,中期多为脾虚湿蕴,后期多为气滞血瘀。
治疗初期以祛邪止痛为先,后期兼顾扶正固本。采用辨证分型治疗,通常分为三型:肝胆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
1. 肝胆湿热证:发病初期,皮疹鲜红,簇集水疱,疱壁紧张,焮红灼热刺痛,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新癀片等。
2. 脾虚湿蕴证:发病中期,皮疹淡红,疱壁松弛,糜烂渗出,疼痛或轻或重,治宜健脾化湿止痛。用除湿胃苓汤加减。中成药可选参苓白术丸。
3. 气滞血瘀证:发病后期,皮疹色暗、结痂,或皮疹消退仍疼痛不止,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七厘散、云南白药、血府逐瘀胶囊、大黄蛰虫丸等。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