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玲红教授:肿瘤患者遇到心脏病,如何治疗才能做到“双丰收”?
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当今造成人类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方面,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共同的危险因素(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和病理机制(炎症、免疫、代谢等),使得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愈发庞大;另一方面,随着抗肿瘤治疗新策略和新药物的不断发展,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使得肿瘤治疗导致的心血管损伤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何为肿瘤相关心血管毒性?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指的是抗肿瘤治疗(化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引起的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心血管系统损伤,包括肿瘤治疗相关心肌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病、肺动脉高压和心包并发症。
严重的心血管毒性可能导致抗肿瘤治疗的中断,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心血管事件或心源性死亡,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预后。2022年发表的一项共纳入450万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8年的超大规模回顾性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HR=1.33,95%CI:1.29~1.37)、脑卒中(HR=1.44,95%CI:1.41~1.47)、心力衰竭(HR=1.62,95%CI:1.59~1.65),以及肺栓塞(HR=3.43,95%CI:3.37~3.50)的发病风险均显著高于无肿瘤患者。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已成为肿瘤幸存者除复发转移外的第二大死因。
如何治疗才能达到保护心脏和抗肿瘤“双丰收”?
为保障肿瘤患者安全地使用抗肿瘤治疗,并尽可能减少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肿瘤心脏病学应运而生,并推出了一系列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2021年我国发布的《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防治指南》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适合国情的诊疗路径,并着重强调应对具有心血管疾病中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积极的一级预防。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2022 ESC肿瘤心脏病指南》,里程碑式地对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涉及的各类心血管疾病进行了明确规范的定义,并进一步根据不同肿瘤治疗方案提出了精准、个体化的管理策略。
指南建议,在开始抗肿瘤治疗前,通过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如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生物标志物、心脏影像学、心肺运动试验及基因筛查等)全面评估患者的基线心血管健康状态和心血管毒性风险分层。通过风险分层工具将肿瘤患者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危组。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如蒽环类化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治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蛋白酶体抑制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和危险分层,给予不同的随访监测流程。对于低危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于中危患者,进行更为严密的监测和心血管风险因素管理;对于高危患者,转诊至肿瘤心脏病专科门诊,以降低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结合不同治疗方案,对中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一级预防。如接受蒽环类化疗的患者可以通过限制剂量累积、更换给药剂型(如脂质体剂型)、给予右雷佐生心脏保护剂;对于接受蒽环类药物和/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治疗的高危患者可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来预防心脏毒性事件;接受氟尿嘧啶类化疗的患者会可以采用雷替曲塞替代以减轻心脏毒性。对于放疗的患者,可以通过靶区勾画、放疗技术改进(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心脏剂量限制进行一级预防。
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如发现新发的心血管问题,应该及时转诊至心脏专科进行诊断处理,并通过多学科交流讨论抗肿瘤治疗的调整和存续问题。抗肿瘤治疗结束之后,肿瘤心脏病学团队应长期随访监测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情况。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全程、精准、长期的多学科团队管理,平衡抗肿瘤治疗的生存获益与心血管不良反应,尽可能保障抗肿瘤治疗顺利实施,从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达到保护心脏和抗肿瘤“双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oleman MP.Cancer survival:global surveillance will stimulate health policy and improve equity[J].Lancet,2014,383(1):564-573.
[2]LyonAR,López-FernándezT,CouchLS,et al.2022 ESC Guidelines on cardio-oncology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EHA),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rapeutic Radiology and Oncology(ESTRO)and the International Cardio-Oncology Society (IC-OS)[J].Eur Heart J,2022,43(41):4229-4361.
[3]PatersonDI,WiebeN,CheungWY,et al.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adults with cancer: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JACC CardioOncol,2022,4(1):85-94.
[4]Lenihan DJ,Cardinale DM.Late cardiac effects of cancer treatment[J].J Clin Oncol,2012,30(1):3657-3664.
文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沈玲红教授
编排丨冯熙雯
校对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