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心肌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其临床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预后判断、治疗和危险分层方向的格局,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被相关国际指南列为Ⅰ级a类推荐。
基于此,《中华医学杂志》发布了《心肌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康迅网现特邀本共识专家组成员、执笔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梁岩教授对其进行解读,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一、cTn病理生理机制
肌钙蛋白是横纹肌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由3个亚单位组成:TnC、TnT、TnI,是心肌损伤早期最敏感的指标。其中,TnT、TnI具有良好的心肌特异性。
cTnI和cTnT特异地表达于心肌细胞中,心肌损伤或坏死时以单体和复合物等多种形式释放到外周血,是心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两者在AMI诊断中具有同等价值。
二、cTn的动态变化
AMI发生后,cTn释放,并形成特异性的上升和下降曲线(图1)。
图1 cTn的动态变化
•心肌细胞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游离的cTn首先逸出,释放到血循环中;随着损伤程度加重,心肌细胞结构破坏,结合型的cTn大量释放到血循环。
•cTn的物种释放机制(起源特异≠疾病特异):缺血损伤、坏死;心肌细胞凋亡;自我更新(1 g/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膜泡形成和释放。
•cTnT和cTn的动态变化大致相似,AMI发生3~6 h后,cTn浓度开始显著上升,12~24 h左右达峰值。
•cTnI在AMI发作10 d后仍可被检测到,而cTnT在心肌梗死10~14 d后依然可被检测到。
•cTn动态变化曲线是诊断和排除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三、cTn检测结果的临床应用
1.在ACS诊断中的应用
(1)ST段抬高型AMI诊断
•cTn是诊断AMI(表1)的首选标志物,TnT、TnI诊断价值相同。
表1 急性心肌梗死5种分型的定义与诊断标准
注:99thURL为第99百分位值参考上限
•cTn水平出现上升和下降,且至少有1次高于第99百分位值参考上限,同时具有任意临床缺血证据可诊断AMI。如无心肌缺血的表现和证据,则应诊断为心肌损伤。
(2)非ST段抬高型AMI诊断
•所有可疑ACS的患者均应该测定肌钙蛋白,首选高敏肌钙蛋白(hs-cTn),0~1 h流程为最佳策略,0~2 h流程为次优策略,流程详情见图2。
图2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0~1 h及0~2 h快速诊断流程图
注:NSTE-ACS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hs-cTn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LoD为检出限;NSTEMI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CT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a仅用于胸痛时间>3 h患者
•如果0~1、0~2 h连续监测无法实现,可采用0~3 h快速流程(图3)。
图3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0~3 h快速诊断流程图
注:NSTE-ACS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hs-cTn为高敏心肌肌钙蛋白;99thURL为第99百分位值参考上限;ACS为急性冠脉综合征;GRACE为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
2.心肌损伤的诊断和鉴别
•cTn高于99thURL,且变化幅度超过20%,考虑为急性心肌损伤;如持续升高状态,且增幅变化<20%,则可能为慢性心肌损伤。
•动态监测结合临床情况是明确心肌损伤病因的重要手段。
•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全身性疾病、手术、感染甚至药物治疗均能导致心肌损伤,不同疾病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详情见图4。
图4 高敏肌钙蛋白与疾病诊断关系示意图
注:cTn为心肌肌钙蛋白;99thURL为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CT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为磁共振成像;eGFR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CRP为C反应蛋白;PCT为降钙素原;PCI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MI为心肌梗死;CABG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四、hs-cTn在普通人群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hs-cTn可用于经传统心血管风险分层中的中风险普通人群心血管风险分层,预测心血管事件,详情见图5。
图5 hs-cTn在普通人群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小结
•cTn检测已成为AMI的必要标准。
•在AMI诊断中,hs-cTn较普通cTn更有优势且准确率高。
•hs-cTn的规范使用,能够优化心血管病患者的鉴别流程,缩短留观时间,节省医疗资源,尤其对早期排除的意义更大。
•应使用符合标准、质量过硬的hs-cTn检测方法,并规范诊断流程。
•由于临床情况复杂多样,故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不能以cTn数值或流程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需要密切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排除干扰因素,区别心肌损伤,提高准确性。
文、排版丨冯熙雯
编校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