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发布
近日,《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4月第16期发表了《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以下简称《共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是WHO推荐用于宫颈癌初筛的首选方法,但我国尚无将其用于宫颈癌筛查实践的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组织撰写了此《共识》。
宫颈癌病因明确,几乎100%的宫颈癌由HPV感染引起。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60.4万例,死亡约34.2万例,是全球女性常见的第四大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发病和死亡例数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新发10.97万例,死亡5.91万例,发病和死亡例数已占到全球近18%。消除宫颈癌是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议题。2020年WHO发布了《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强调到2030年实现“90-70-90”目标:90%的适龄女孩在15岁之前接种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和45岁之前各接受一次高效的宫颈癌筛查,90%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女性接受规范治疗和管理。然而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宫颈癌筛查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1)宫颈癌筛查覆盖率较低,2018—2019年我国35~44岁女性筛查率为43.4%,低于WHO提出的70%筛查率目标;(2)细胞学检查存在灵敏度低、结果具有主观性、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但目前仍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3)HPV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等特点,相较于细胞学检查可检出更多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但尚未在我国宫颈癌筛查项目中广泛使用。
关于宫颈癌防治中HPV核酸检测的实施《共识》指出,应优先对35~64岁女性进行筛查,条件允许可纳入常规体检;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也建议遵循这一建议。推荐将HRHPV检测作为人群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筛查间隔为5年。《共识》提出,医疗卫生工作者可充分利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积累的核酸检测硬件设施与软件能力,进一步推动HPV核酸检测的常规化、规范化和普及化。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