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坤教授: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骨密度降低,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的全身性骨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病情严重时会导致疼痛、畸形、残疾和死亡。糖尿病(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点,具有极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慢性流行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骨量减少可引起髋部和其他部位骨折风险增加,尽管骨折风险增高与患者容易跌倒有关,但是骨强度降低也是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跌倒和骨折的高危险性也许可能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具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患者。为此,特邀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玉坤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
骨质疏松症和2型糖尿病有何关联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快速增长。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及减少其造成的骨折发生率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大部分患者早期并没有特异性症状,直至出现脆性骨折,最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群不注意饮食控制,糖尿病的患病率随之升高。糖尿病会导致人体的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从而引发组织器官的损伤、病变甚至衰竭。
骨质疏松症对老年人而言是独立的、可引发死亡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会导致视力下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由于缺乏运动脂肪沉积导致肌肉力量下降。T2DM引起的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以及老化容易引起肌萎缩,加剧肌力的丢失或者平衡失调,跌倒风险不言而喻。骨折的疾病风险中,髋部骨折一年死亡率高达20%,另外80%的患者中,一半以上生活起居需要他人帮助。
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李教授认为,孰为因孰为果,没有办法区别,确定的是,它们都是与增龄有关的中老年常见多发病。
老年患者骨折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老年女性,尤其在绝经后的前5年,雌激素有一个剧烈的下降过程,骨丢失率明显增加。雌激素的这种影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男性40岁左右骨量开始下降,与女性不同,男性下降缓慢。李玉坤教授认为,仅在女性围绝经期这一阶段,老年患者骨折发病率稍有差异,高龄老人患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是没有明显性别差异的。
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后,如果运动不足,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会更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慢跑、爬山等运动方式。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推荐患者选择打太极拳、八段锦这类不易受到外伤的运动。李教授强调,爬山、爬楼梯这样的活动不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
“致命危险”——骨质疏松性骨折
跌倒是老年人骨折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被列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跌倒对健康状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和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会发生跌倒,其中20%~30%的跌倒患者会导致严重的骨折,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可延迟伤口愈合。T2DM患者的病程、严重程度、代谢控制程度以及并发症等是发生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髋部骨折是常见的致死因素。T2DM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骨折后长时间卧床,代谢、血糖、肌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还易引发褥疮、感染,是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呢?李玉坤教授分析,部分患者选择自觉居家,外出减少,为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进食量增加,自然体重也跟着上涨。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跌倒风险就更高,陷入恶性循环,影响健康。
保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骨骼健康
高龄老人处于低骨量时期,骨折发生风险大。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T2DM的老人进行宣教,鼓励其适当锻炼提高肌力和平衡协调能力,预防跌倒等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较好的措施。
“五驾马车”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只有我们采取全面管理措施,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治疗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预防。在预防方面,提出了六字方针“营养、运动、阳光”。合理膳食很重要,人体摄取的钙主要通过小肠吸收入血液,再由血液保存到骨头里。应有意识地补充高钙食品,日常多吃牛奶、粗粮、鸡蛋、虾皮、豆制品等含钙高的食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喝碳酸类饮料、咖啡,它们容易造成钙的流失。适当做有氧运动,增加骨骼的耐力和强度。同时,多晒晒太阳,钙的吸收要靠维生素D的“帮助”,而维生素D的合成,要有紫外线的照射,应适度地做户外活动,多些日照。
既要治疗糖尿病又要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大家可能会问,“治疗糖尿病的药是否影响骨骼健康?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是否能影响血糖稳定?两种是否可以联用?”。李玉坤教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曾经认为某些糖尿病治疗药物可能会导致骨折风险增加,这些情况仅在西方国家老年群体中有表现,西方老年人和东方老年人体型差异大,东方老年人群没有骨折增加的表现。在治疗中要注意帮助患者规避骨折的危险因素,不让病情雪上加霜。”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药物治疗,除了应用胰岛素、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中成药也不可忽视,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试验均证明骨疏康具有强有力的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作用。临床医生不要忘记传统中药是药物治疗的良好选择。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