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院士:基于功效成分群的中药创新药研发策略和实践
肖伟院士
中药创新药研发核心探索
肖伟院士讲道,自十八大以来,中医药工作越发重要,中医药正走出国门,为全世界人民健康贡献力量。其中,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一个分支,可工程化生产、群体化应用,是中医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医药学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互通的桥梁。2020年,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强调了中药创新药需突出疗效为特色,注重满足临床需求,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改革完善审评“三结合”证据体系,强化中药研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关注与临床安全、有效性的关联,用中医药的规律发展中医药,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目前,中药的研发和创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中药复杂体系研究不足是传承创新背后的关键难题,而中医药整体、特色交叉科学研究,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领域。同时,构建功效成分群为核心的中药系统科学认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药创新药研发系统策略
建立以功效成分群为核心的中药创新整合研发策略:围绕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均一的基本属性,通过解决3个技术瓶颈(中药是什么在起作用?中药如何起作用?如何保障质量均一和疗效稳定?),以中药成分群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剖析药物的效应特点,整合效应机制,再进行深入微观研究,配伍配比协同机制量效关系研究,最终回归到宏观的中医药理论机制中。以此为基础,形成研究策略,发现中成药功效成分群及量效研究,再通过多学科知识整合,进行中药新药创新研发。
建立中成药功效成分群发现研究体系:通过2个关键路径——中成药功效成分群发现确定路径和中成药功效成分群量-效确证路径,5项研究方法/技术集群,建立基于疾病靶标网络的功效成分辨识新方法,以全面反映多成分叠加/配伍效应,高效可靠地实现功效成分辨识。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包含常用中药、方剂及成药和靶点的生物信息库,进行筛选、研究;建立功效成分群多模态生物学整合验证聚焦技术,确证功效成分群和关联数据库等,都为建立研究体系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中药创新药研发实践研究
就中药创新药研发实践研究,肖伟院士特别举了参乌益肾片的例子并进行具体分析。参乌益肾片是由12味药组成,成分多,治疗慢性肾脏病功效复杂,对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具有示范意义。研究首先构建了参乌益肾片的制剂成分库,找到215个相关成分,通过分子靶标通路整合分析,发现潜在功效成分99个,作用于49个靶点,15条通路,通过临床指标,实现了潜在功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高效辨识。随后,通过层层技术筛选,最终确定了17个成分、作用与27个靶点、9条通路、6个表型,达到了活血利湿,补肾健脾的功效。同时,对这17个成分验证,确定了17个功效成分含量的最佳范围窗,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功效成分群“点-点一致”“段-段一致”“批-批一致”,实现了产品质量均一性显著提高,质量稳定可控的目标。
同时,通过对参乌益肾片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研究,发现其通过降低内皮缩血管肽、血栓素-6酮前列腺素改善肾脏血液动力学、血肌酐及尿素氮,起到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发现其通过调控炎症、抑制促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肾脏纤维化,改善病理变化,起到减轻肾脏病变的作用。揭示了参乌益肾片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肾脏。在临床验证中也发现其疗效结果与机制研究相互印证。
最后,肖伟院士还分别就银杏二萜内酯创新药的研发和中药新药及上市品种的广泛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为中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创新中药的整合研发展望
就中药创新药研发未来,肖伟院士提道,要基于功效成分群深化研究的中药创新药研发,应加强中药的内核-功效成分群的基础科学研究,多学科交叉开展源于临床的证候疾病生物学研究发现标志物,从而指导完善功效成分群发现及评价体系,形成功效成分群的大数据知识图谱,丰富科学内涵,为中药创新研发提供核心支持。
文字/排版:梁许红
编辑/校对:黄瑞
审校:武多先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