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家医院开设夜间门诊,能否保障医护人员合理休息?
门诊作为医院服务的窗口,代表着医院服务的质量及面貌,夜间门诊作为医院常规日间门诊服务的延伸,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通知,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的20条举措。目前,北京、海南、江苏等地都在推进夜间门诊建设,越来越多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推出夜间门诊,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分流医院日间就诊压力,延长就诊时间,为患者提供便利。
北京协和医院:26个科室“组团”开放夜间门诊
“看夜间门诊的患者,请及时关注屏幕上的叫号。”每天下午17:00后,北京协和医院的门诊楼内就会响起这样的声音,虽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依然有很多患者前来就医。为了满足患者多样化就诊需求,北京协和医院26个科室“组团式”扩容门诊单元,从17:00服务至20:00,方便患者错峰就医。
“看似只延长了几小时,但涉及临床科室、辅助诊断科室、药剂科、收费处、信息中心、门诊部等多部门的协调与联动。”北京协和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门诊部代主任李春厚表示。
据了解,夜间门诊最初覆盖了心内科、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基本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肝脏外科、妇产科学系、普通妇科中心、妇科肿瘤中心、眼科、放射治疗科、康复医学科等14个科室,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等辅助诊断科室和患者服务中心也同步运行。如今,夜间门诊的出诊科室由最初的14个已经增至26个,并且还在陆续增加中。
北京积水潭医院:已开设19年,每日接待近百名患者
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部主任助理赵海涛表示,最开始,很多上班族以及需要带孩子的患者,面临正常时间无法前来医院就诊的难题,所以新街口院区自2004年起,开设晚间特需门诊,回龙观院区自2020年8月起开设特需晚间门诊。目前,两院区(新街口院区、回龙观院区)晚间门诊每日能接待近百名前来就诊的患者。
海南省人民医院针灸科:提供夜间门诊服务
今年3月13日,海南省人民医院针灸科开始提供夜间门诊服务。在周一、周三和周五的18:00—21:00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众所周知,患有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陈旧性腰肌劳损等疾病的患者治疗往往需要接受几个疗程。但有不少患者反馈,为治病耽误不少事。”海南省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秦庆广说,“频繁请假会给上班族和学生带来很多困扰,于是医院便想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方便其利用休息时间就医。”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馆:开设夜间门诊
今年5月4日起,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馆开设夜间门诊。周一到周五的8:00—23:00为广大患者提供中医诊疗服务。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馆负责人王高岸表示,当时医院考虑开设夜间门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方便白天没有时间就诊的患者;另一方面,作为海南三甲综合医院的首家中医馆,该馆治疗的患者不仅包括门诊患者,还有住院患者,开设夜间门诊就可以分流日间诊疗压力。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开设夜间门诊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自2021年2月起已开设夜间门诊,夜间门诊的时段为工作日的19:00—21:00。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卢伟英介绍,在夜间门诊时段,除了医生为患者提供门诊诊疗服务外,护理团队还配套提供术前准备、打针、抽血、超声等技术服务,同时可以为已进入试管婴儿或者人工授精周期治疗的患者提供建档服务,解决了外地和本地患者在助孕周期无法频繁请假就诊的问题。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开设专病夜间门诊
今年6月1日,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正式推出“颈肩腰腿痛专病夜间门诊”,时间为每周一、周二、周四的17:30—20:00,节假日另行通知。当时,有关负责人表示,夜间门诊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运用针刺、艾灸(雷火灸、督脉灸)、刮痧、中药熏药、药棒治疗、中药热奄包、中药蜡疗、推拿、关节错缝术等多样化中医传统特色治疗,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亚健康状态等。
夜间门诊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但对医务人员来说,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馆负责人王高岸坦言,夜间门诊的开设,往往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务,比如中医特色夜间门诊,不仅需要接诊医生、针灸推拿治疗医师和治疗护士,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如药房、收费、检查等。医疗服务时间的延长,带来的是医务人员负担的增加,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
为了尽量降低成本负担,目前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馆的中医特色治疗门诊,在收费、挂号等环节提供了大量的自助服务,医生尽量采用中医自然疗法,不增加药房、检查等部门的负担。尽管如此,巨大的人力成本仍然让科室有些不堪重负。
此外,几家开设夜间门诊的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虽然夜间门诊至今运行尚算顺利,且就诊人数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依然普遍存在患者知晓度低,夜诊量未达预期的情况。“如今就诊人数虽然增多了,但患者以复诊为主,初诊的人数并不多。”秦庆广表示。
一家三甲医疗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推行夜间门诊、延时服务,需要国家、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兼顾医务人员的感受,应该通过合理的排班、增加绩效等方式进行有效统筹,增设配套的后勤服务,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
来源丨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海南日报、央视新闻、扬子晚报、光明日报等
编排丨冯熙雯
校对丨王申冲
审核丨邢辰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