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喂养周|助力职场妈妈 促进母乳喂养
2023年8月1—7日是第32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助力职场家庭促进母乳喂养”,旨在引导全社会关注职场哺乳期妇女,推进政府、用人单位、社区、家庭共同参与,发挥各自关键作用,改善母乳喂养支持环境,助力职场哺乳期妇女更好实现母乳喂养。《中华医学信息导报》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乳腺外科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新手妈妈们分享母乳喂养知识。
一、母乳喂养需要做哪些准备?
母乳喂养需要科学的方法。母乳喂养的实施从分娩时就已经开始了,它是一项技能,甚至需要先学习、练习、改进、再学习。纯母乳喂养的定义是产后6个月内除母乳外,不给宝宝喂其他食物(包括水,但维生素D除外),WHO鼓励母乳喂养至生后24个月。
不光新手妈妈,新手爸爸也要做好准备。因为母乳喂养的成功实施与家庭的支持理解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产妇的心理健康、情绪舒缓,促进母乳喂养。
二、如何成功实施母乳喂养?
1.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也就是“三早”。那么,多早算早呢?就是出生后立即将新生儿放在妈妈腹部,进行90分钟持续的皮肤接触。不仅宝宝可以感受到妈妈的体温,更有利于刺激妈妈分泌乳汁。有了早接触,新生儿开始展现“本能”,主动寻找乳头,这时就可将乳头放入新生儿口中了,这就是我们说的早吸吮、早开奶,希望在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完成,最迟不要超过1个小时。越早开始哺乳,母亲产后14天的产奶量就越多。
2. 母婴同室。产后母亲和新生儿一天24小时都在一起,给婴儿洗澡、换尿布等导致母婴分离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进一步促进喂奶的次数。
3. 按需哺乳。其实需求是双方的,也就是婴儿饥饿时需喂养,母亲觉得涨奶时也需要喂。一旦有乳涨,大脑就会发出负反馈减少乳汁分泌,这也是人体为防止乳腺炎的保护机制,所以一定及时吸空乳汁。
4. 正确哺乳的姿势。包括摇篮式、橄榄球式、交叉式、侧躺式、半卧位式等。无论哪种姿势,婴儿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的脸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母亲不仅要托住婴儿的头部,还要托住臀部。其中的关键词是“直线”“鼻子对乳头”“托臀”,但在临床中经常发现有很多新手妈妈的哺乳姿势不正确,总误以为自己“没奶”,其实是细节没做好。
含接是另外一个易忽视但会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环节。正确的要点包括“一托”“二刺激”“三含乳晕”,也就是母亲用C字形手法托起乳房,用乳头刺激婴儿的口周围,当口张到足够大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到婴儿的口中,因为只含乳头会引起明显的疼痛且婴儿无法有效吸吮。
5. 识别婴儿早期饥饿信号。哭闹是晚期饥饿信号,俗话说“饿过头了”,所以要在婴儿饥饿早期就开始母乳喂养。早期的饥饿信号包括:醒来、张嘴、舔嘴唇、伸出舌头、流口水、扭头寻找奶头、试图吃手,因此要及时观察婴儿饥饿信号,尽早实施母乳喂养。
6. 保证喂奶次数。产后母亲可能会感觉婴儿永远“喂不饱”,实际上这是婴儿正在努力地为扩充自己的“粮仓”做工作呢。研究证明,每24小时吸乳8~12次,尤其是夜间保证1~2次吸乳将有利于尽早分泌足够的乳汁及延长母乳喂养婴儿的月龄,所以也是促进产奶的黄金时间。
7. 产后饮食不宜油腻。产后早期乳腺导管尚未完全通畅,泌乳的过程尚未完全建立,此时不宜“大补”,否则易“堵奶”“涨奶”,此时应保证清淡易消化饮食以及充足的水分摄入,“鸡汤”“鱼汤”“下奶汤”“大补汤”等都可适当延后。
8. 吸奶器的使用。当母婴分离时,使用吸奶器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仍像婴儿在身边一样每日吸奶8~12次,每次15~30分钟,尽早启动泌乳,所以前面推荐的双边电动吸奶器是效率最高的,通常产后两周泌乳量至少达500毫升。
三、冷冻母乳的注意事项
冷冻母乳可使用专用的母乳存储袋,也可使用玻璃瓶或不含有BPA的塑料容器。
1. 在储奶袋上标明泵奶的日期。
2. 少量、多次冷冻。
3. 不能存储太满(乳汁平面应距离储奶袋约1厘米)。
4. 待乳汁完全冷冻后拧紧瓶盖或塑封储奶袋口。
5. 冷冻母乳应放置于冰箱内格,严禁置于冰箱门架子上,以免解冻。
四、母乳解冻注意事项
1. 先解冻并使用存储时间最长的母乳。
2. 可不需要温热,在室温下自然解冻使用母乳。
3. 可将冷冻存储的乳汁放入冰箱冷藏室过夜解冻。
五、温热母乳注意事项
1. 温热母乳时保持容器密封。
2. 用温水预热乳汁,切忌用开水或滚水加热乳汁!
3. 切忌用微波炉加热乳汁!
4. 温热后的乳汁喂养前应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如为温热不烫手,可以喂养。
5. 冷冻后的母乳可能出现油水分离,旋转奶瓶或储奶袋以便混合,切忌摇晃混合。
6. 自母乳在冰箱冷藏室解冻开始,24小时内使用(而不是拿出冰箱后的24小时内使用)。
7. 一旦母乳解冻至室温或温热后,应在2小时内使用;喂养完毕后,多余的乳汁如需储存,需要在2小时之内尽快储存,否则应扔掉。
8. 解冻后的母乳不可再冷冻!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