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空—氧混合给氧”用于气管插管全麻是否可行?
理论上,纯氧下机械通气会发生肺不张。
理论上,全麻诱导时要使呼气末氧浓度达到90%以上才算有效“给氧去氮”。
理论上,防止肺不张发生,氧浓度必须要低于60%。
理论上,术中单独使用压缩空气也可以维持氧合。
理论上,拔管前5~10 min的纯氧通气会使长时间的空—氧混合通气前功尽弃。
但是如果氧储备不足,全麻诱导期和苏醒期将会发生低氧。那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避免发生低氧还是避免发生肺不张呢?答案不言而喻!本次不讨论理论上的问题,只是探索“全程空—氧混合给氧”是否可行,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不出现低氧,下面通过两例病例来仔细分析。
病例分析
病例1:患者,男性,40岁,身高168 cm,体重60 kg。既往体检,术前检查无异常。拟行气管插管全麻。
麻醉采用快诱导:设氧浓度90%,气体流量为6 L/min,患者入睡后采用机械辅助通气“给氧去氮”,设潮气量450 ml,呼吸频率18 次/min,呼气末氧浓度最高为87%(见图1)。插管顺利,用时80 s,指脉氧始终保持在100%。
图1 呼吸机模式及参数
术中维持采用50%的氧浓度,气体流量为2 L/min,指脉氧为100%。拔管前10 min,将氧浓度上调到80%,气体流量为2 L/min。拔管顺利,指脉氧维持在98%(见图2)。
图2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及呼吸机的参数
病例2:患者,女性,29岁,身高160 cm,体重58 kg。既往体健,检查无异常。拟行插管全麻。
常规快诱导:设氧浓度85%、气体流量为4 L /min,插管顺利,指脉氧99%。
术中空—氧混合维持,因使用的是低端麻醉机,不能直接给出氧浓度,只能调节氧气和空气的比例,氧气调为0.3 L/min,空气调为0.7 L/min,实测氧浓度为50%。
理论上,维持氧浓度在30%~40%也是可以的,本次我们进行极端测试,看看只给空气会发生什么?我们把空气调到1 L/min,把氧气调到0(见图3),观察氧浓度和指脉氧的变化。
图3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及呼吸机的参数
为防止吸入麻醉剂对氧浓度产生干扰,我们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结果如下表1。
表1氧浓度和指脉氧各时间段的观察结果
在第15 min时,氧浓度降到16%,指脉氧降到93%(见图4),出于安全考虑,试验终止,于是开启了氧气,后续顺利,不再赘述。
图4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及呼吸机的参数
启示
小结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