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液管理?最新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了5条实施建议!
贫血是导致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而缺铁性贫血(IDA)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在IDA的治疗中,输血是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血液制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过度依赖输血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并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对IDA患者进行血液管理(PBM)有助于改善临床转归和减轻医疗负担。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基于PBM的多重获益和我国相关政策背景,制定了《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后台添加小助手,获取共识原文),现将共识要点整理如下,希望对临床医生有所指导。
一、PBM的概念
二、PBM的实施
表1 患者血液管理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责
注:PBM为患者血液管理;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的职责均是1~6
2.制定标准的PBM工作流程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标准的围术期和非围术期的PBM工作流程(可参考图1),以实现PBM实施的规范性,提高PBM的实施效率,同时精准把控风险环节。
图1 围术期PBM的工作流程
3.确定评估标准,建立质控审查制度
(1)由PBM委员会制定院级质控标准及质控制度;(2)将PBM纳入医院质量控制日常管理范围;(3)定期开展PBM专题质控工作;(4)利用信息系统完善PBM质量控制;(5)科室应制定科室层面的PBM质控制度,定期开展质控自审,并保存审查记录。
4.定期组织培训与督查
医务处(科)牵头,输血科、血液内科定期开展PBM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PBM的认识。每季度召开工作总结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整改。
5.患者沟通与教育
(1)加强健康体检重要性的宣传,对健康体检存在贫血或体内储存铁耗尽的患者进行危险性的告知并督促其进一步诊治;(2)加强用药安全的宣教,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的出血和贫血;(3)重视患者告知,如术前、术中、术后和出院告知等。
参考文献
编辑丨王申冲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