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条推荐意见!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发布
镇痛镇静治疗在神经重症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评估、实施、减停等具体实践仍存在一定争议。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亚专业工作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本领域内专家组成《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对《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专家共识》(2013年版)进行了更新,针对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的监测、镇痛镇静药物选择,以及镇痛镇静治疗在难治性颅内高压和目标温度管理中的应用等5个方面的18个问题,共给出31条推荐意见,旨在指导临床诊疗,提高神经重症医疗质量,改善神经重症患者预后。
神经重症患者应用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推荐意见1:镇痛镇静是神经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神经重症患者应用镇痛镇静治疗的一般目的是减轻/消除疼痛、焦虑、躁动,改善睡眠并诱导遗忘,减轻应激,降低氧耗,提高舒适性,改善人机失调。(共识度:100%,36/36)
推荐意见2:对存在颅内高压(IH)等继发性脑损伤风险的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应兼顾脑保护层面,包括控制颅内压(ICP)、维持脑灌注、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控制癫痫发作和预防/减轻继发性脑损伤等。(共识度:100%,36/36)
神经重症患者出现IH时是否应进行镇痛镇静治疗?
推荐意见3:镇痛镇静治疗是神经重症患者出现IH时的基础治疗。(共识度:100%,36/36)
神经重症患者进行目标温度管理(TTM)时是否应进行镇痛镇静治疗?
推荐意见4:神经重症患者进行TTM时可给予镇痛镇静治疗。(共识度:100%,36/36)
神经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工具应如何选择?
神经重症患者是否应进行镇静评估?
神经重症患者的镇静评估方法应如何选择?
神经重症患者镇静深度如何选择?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时是否应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是否应使用1种或多种脑功能多模态监测技术来进行客观监测?
推荐意见20:神经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机械通气、脓毒症、失语症、睡眠剥夺、物理约束、额部病变等。(共识度:100%,36/36)
推荐意见25:右美托咪定预防和治疗神经重症患者谵妄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共识度:94.4%,34/36)
神经重症患者出现RIH时,是否应强化镇痛镇静治疗?
推荐意见26:神经重症患者出现RIH时,应强化镇痛镇静治疗(共识度97.2%,35/36)
推荐意见27:应用大剂量镇静药物时需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如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RIS)等。(共识度:100%,36/36)
推荐意见28:对其他保守措施治疗无效的RIH患者可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共识度:91.7%,33/36)
神经重症患者TTM时镇痛镇静药物如何选择?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