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国家出手了!14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方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部署深入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专项行动。根据《实施方案》,将开展覆盖35岁以上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倡导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每6个月进行血脂、血糖检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方案全文)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提高急救的及时性、有效性十分重要。请问怎样来优化急救网络?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强化救治能力?
我们观察到实施方案中提到了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强调?另外如何能够具体落实同防同治?
心脑血管疾病要同防同治。为什么要同防?就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疾病基础都是一样的,疾病的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大家都知道,无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三个疾病危险因素,就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个行为因素,就是饮食、运动、吸烟。由于危险因素都一样,所以放在一起同防可以更好地提高一级预防的效果,更好地管好高危人群。为什么要同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是共患病,也就是说,在得心血管病的病人中将近20%同时有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病人中也有将近20%有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脑共患病会增加很多救治的难度,使病人救治的危险性更大。所以同治能使病人治疗效果更好,具体措施我们是呼吁在基层建立血管健康管理中心,共同把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好,在大的医疗机构建立心脑共患病的诊疗中心,如果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或共患病的话,患者挂一次号可以看到不同的专家,来共同解决心脑血管病共患的问题。
在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技术方面,我们国家的发展情况如何?和国际相比,我国的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上?
最后一个,中国在国际领先的就是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我们国家建立了国家级的三级质控网络,建立了非常完善的质控指标体系、质控大数据平台和医疗质量控制金桥技术,这也是医疗质量控制第一个国际循证医学研究,这些技术将会使中国百姓享受到发达国家一样的医疗服务水平。但是,目前还有一些短板,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医疗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的医院,东部和西部,医疗质量还是不太均衡。二是在创新药物方面,新靶点原创药物目前仍不能满足心脑血管病防治的需求,这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