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临终关怀的医生手记 生命尽头的深刻洞见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4-03-10 18:30:38

图片

《在生命尽头拥抱你 临终关怀医生手记》

撰写 |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游苏宁

图片

如今的医疗模式表明,医学界对临终体验的认知既狭隘又片面。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延长生命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有尊严地辞世却变得日趋艰难。死亡不只是生命的终结,更是人性与超脱的必由之路。医学的本质应该是生命之间毫无保留地相互关照,医生和家属都应该尽可能多地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当被切开喉咙连上呼吸机后,临终患者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创痛,只能沉默而遗憾地羽化西去,患者家属也会因为“救或不救”的签字备受煎熬。克里斯托弗·克尔是一名临终关怀医生,他是纽约州布法罗市临终关怀和安宁治疗首席医疗官。顾名思义,他的所有患者都将在不久之际驾鹤西去。然而,在他曾经照护的患者中却有数千人在面对死亡时,会谈到爱、人生的意义及优雅。他们告诉世人,要将关注点放在人生的意义上,即使病入膏肓,依然心存希望。在其新作《在生命尽头拥抱你:临终关怀医生手记》中,克尔分享了患者的故事和他的研究。他指出,本书与生命相关,为生者而作,希望它可以帮助濒死的患者及其家人了解死亡并赋予他们力量。克尔以优美的笔触描绘出患者在临终时梦幻与现实交相辉映的感人故事,着力赞颂了“我决定我如何死去”的勇气,以科学的精神去疗愈在生命尽头的情感。这种充满尊严、带着优雅的辞世方式,不仅令患者告别烦恼,对承受丧亲之痛的家属也是福祉。目睹所爱之人的安详离世,他们也会得到莫大的安慰。掩卷遐思,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且临终关怀严重匮乏的当下,本书无疑是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出国外患者面对死亡的从容与安详。愿有识之士在捧读之余,能静心思考死亡这个人生终极话题,也能坦然接受生命“向死而生”的最终归属。



# 老游评书 #

临终关怀的医生手记

先哲曾言:研究疾病,可以获得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学智慧;诊治患者,可以收获人生智慧。死亡不只是为生命落下大幕,它更能给人以启迪。尽管死亡毋庸置疑,但医学的盲目干预从未考虑过患者的尊严。如果人类不再过度运用医疗手段干预死亡进程,而是尊重患者临终前的身心体验并正视其价值,死亡便不仅是生命的终结,更能展现出生命的韧性。这部逾17万字的小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今夕往昔,跌跌撞撞走出大门,患者视角,最后的赦免,怎样活着就怎样死去,爱无止境,孩子眼中的死亡,大脑功能相对特殊的人,致留下来的人,解梦之外。通常来讲,死亡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结局,更是一个总结、高峰或顶峰,一个彰显和赞美人性之复杂和高贵的契机。克尔连续十多年追踪这些患者,通过对逾1400名患者的采访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发现了临终梦境和幻觉的重要性。尽管梦境无规律可循,但患者的叙述却“比现实还要真实”:梦中常出现离世已久的挚爱亲朋,这样的久别重逢能让患者逐渐释怀并坦然接受。

身为临终关怀医生,克尔诊治的所有患者都是生命进入倒计时之人。他们走到生命尽头,谈及最多的并非是常人所认为的病情和死亡,而是爱和人生的意义,最希望得到的是处于生命尽头亲友的悉心陪伴和深情拥抱。克尔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信息差,其关系需要以信任为前提。医生不能仅凭着客观事实来对待患者,尤其是那些出现幻觉之人。临终梦境曾普遍被当成患者的错觉,缺乏经验的医生都把患者的描述当成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没有医生对其进行过认真的分析,从而一次又一次痛失体察生命终点境况的机会。入行之初,克尔试图从文献中去寻找解决临终幻境的良策,但因为各种交叉学科的解释互有冲突,专业论文的数据论证结果欠充分,且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导致半个世纪以来发表的相关论文非常少。克尔的研究发现,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梦幻可能荒唐好笑;但对于患者而言,那就是真实存在。临终体验帮助患者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认清死亡的过程,从而为他们赢得在这种体验中的话语权。



# 老游评书 #

生命尽头的深刻洞见

克尔认为,临终体验主要体现为自我理解、具体联系、个人经历、非常事件等,它们由许多图像和场景组成,从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截取而来,而非源于对那些遥不可及大事的关注。内科医生对临终的定义,往往是生命最后的数小时或几分钟。此时大脑由于缺氧和神经系统的化学变化而受损,会发生神经错乱。正因为如此,临终梦境常被与神经错乱混为一谈。而实际上,临终体验覆盖的时间更长,尤其是对进入临终关怀医院之人。克尔指出,临终梦境体验通常会出现在“医生实在无能为力了”之后。因为此时,患者及其家人往往会陷入恐惧和忧虑之中,如果没有准确而真诚的沟通,平静的体验进不来,恐惧就始终挥之不去。当疾病无法治愈时,用心陪伴临终的病患也能缓解其所承受的痛苦。因为人的生命中要缓解的不仅是疼痛,还有用生命之间毫无保留的挚爱去照亮患者的最后一程。若无法在告别之际握住所爱之人的手,陪伴在身边给予其安慰,而只能被动听闻所爱之人离世的消息,家属们会受到更具“毁灭性”的打击。临终体验通常是一幅幅的蓝图,引导患者平静地回顾一生,追忆已经逝去的雪泥鸿爪。当然其中的内容是经过精心修正和重新编排的,患者在临终梦境中的一生充满浓浓的爱意,而死亡不过是自然而然的结局。归根结底,见证和想象亲人离世的方式,会深刻影响人们追思的方式。

作为一名临终关怀医生,克尔几十年来一直陪伴着临终患者,也意识到再孑然一身的患者也极少会真正孤苦伶仃地悄然离世。生命终结不只是医学问题,临终过程也不仅是肉眼所见到的生理痛苦。若医学难以继续对抗疾病,自然规律就会发挥效力,死亡也会展现其本质,即人类的一种经历,它不仅昭示生命的结局,也为人们走进自己的内心创造契机。临终的过程包括警觉水平改变以及睡眠深度增加,这些状态完全不同于精神混乱,因为临终者会清晰而深刻地描述一种安详、宁静的临终体验,其中包含许多抚慰心灵的主观体验。通过梦境,临终者常能回忆起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和最重要的事情。要想确切地理解临终过程,意味着要倾听那些真正面对生命终结之人。他们提醒人们,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永远不会真正消失。这似乎很清楚:人类经验的总和,绝非取决于弥留之际,也不会只剩下羽化西去之时。我们眼中只看到重症病房和呼吸机,而临终之人真正谈论的是爱,感受到爱和存在,甚至是已故亲人的抚摸。他们重温被他人拥抱和珍视的记忆,这是生命的升华而非消逝。因此,临终体验应被视为人类韧性的体现,这种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韧性不断激励着我们,它还证明人类生来便具备一种内在的、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能够自给自足、自我修复、保持优雅、心存希望。


# 老游评书 #

梦幻与现实交相辉映

现代医学训练本身带有许多偏见,这些偏见致使人们将死亡视为一种医疗的失败,也低估了患者的临终体验所产生的自我安慰作用。世人对待死亡话题向来多有避讳,而临终关怀行业对多数人而言,仍透着沉重和伤感。克尔的研究表明,患者在离世过程中总会经历各种临终梦境,这些梦境能让他们重温往日的美好时光,不仅可以见到最想见的人,还可以对往事进行“编辑”,以弥补今生的遗憾。随着病情不断恶化,优雅和勇气也会不断碰撞,常会让那些临终患者及其亲人获得新的感悟。在这种梦境和幻觉中,他们展现出非凡的认知和敏锐的头脑。当患者把关注点放在人生意义上时,其希望是通过梦境呈现的。那些即将辞世的患者,出现临终梦境和幻觉的次数越来越多,而这一过程,能让人们平静而有尊严地羽化西去。

虽然这一感悟往往与“珍惜生命”的普遍观点相悖,但其体验所包含的临终梦境和幻觉,都表明患者此时生命趋于完整,自我认知也更加准确。临终梦境和幻觉非常重要,这些特别真实的场景能使人安宁,美好的重逢能让患者放松下来,逐渐释怀,去接受和面对眼前的病痛,帮助他们了解死亡的进程。因为有了挚爱的陪伴,生命的话语权重新回到患者的手中,驾鹤西去的路上就不再孤单和惶恐。看着所爱之人平静地合上双眼,陪伴的亲友也能安心很多。克尔认为,在临终关怀中,有必要适当地停止医学上的治疗。对于身心都做好谢幕准备的患者,相较于勉强维持生命,羽化西去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这不仅解除了医生的压力,对患者而言也是一种救赎。若是医生强行采取姑息治疗,大概率会让患者心神不宁,也使自己处于无法正常诊疗的境地。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3957号-2 | 成都康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