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大家的人生洞见 普罗大众的解忧秘籍
撰写 |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游苏宁
对普通民众而言,明明日子过得尚可,为何却始终感觉不到幸福?为了根治普罗大众日常的不幸,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撰写了《罗素论幸福》一书。这部近百年前出版的经典名作,无疑是人中骐骥告知每一位普通人的生活哲学。他通过剖析不幸福的原因与幸福的要素,为普通人开出一剂根治日常不幸的良方。在书中,罗素开门见山地指出,本书是写给这样一类人:他们没有遭受过来自外界的巨大痛苦,衣食无忧且身体健康,没有经历过重大的灾祸,也不曾当众受辱。这类人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你我,日子过得平淡无奇,却总觉得哪里不对,思考着如何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作者认为,谈论不幸也就是讨论幸福。导致人们不幸之源,其实不一定就是忧郁、竞争、烦闷、疲劳、嫉妒、畏惧等;而幸福的源泉,也并非一定是快乐、情爱、家庭、工作、闲情、努力等。究其本源,导致我们不幸的是自我中心,带着我们奔向幸福的是非自我中心。在非自我中心的境界中,自我与世界、人与物、个人与社会等的对立都消失后才有最大的幸福。罗素通过数学家的理性思维和哲学家的严密逻辑,抽丝剥茧地分析了导致人们不幸的原因和使人幸福的良策,他指出,避免不幸之法,就是指引我们获得幸福之良策。译者傅雷曾言:书中充满智慧和富有哲理的名言,它们永远不会过时,本书无疑是一本当之无愧的现代人解忧秘籍。
# 老游评书 #
哲学大家的人生洞见
# 老游评书 #
幸福与否的原因剖析
爱因斯坦曾言: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罗素认为,幸福的要素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必源于自己深邃的冲动,而非源于邻人偶然的嗜好与欲念。幸福依赖于趣味相仿、意见相同之人的结合而增进。幸福的生活多数有赖于恬静,因为惟有在恬静的氛围中,真正的快乐才能常驻。培养有序的大脑,对于提高效率和获得幸福都有惊人的作用。一个人如能把希望与思念聚焦在超越自己之事上,必能在去除烦恼中获得宁静。个人的幸福之源固然不少,但最主要的或许是:发自内心且毫不费力地爱着许多人。人愿意被爱,却不愿被他人用隐忍和耐性勉强敷衍。爱情,首先应被看作本身便是快乐之源,它不仅是欢乐之源,并且缺少它还是痛苦之源。爱情能戳破“自我”坚硬的甲壳,因为它是生物合作的一种,双方都需要投入感情来完成本能的目标。不高估自己的力量是一种幸福之源,低估自己的人,永远会因成功而喜出望外;而高估自己的人,却总是因为失败而灰心丧气。前一种惊奇是愉悦的,后一种是悲伤的,所以过度自大无疑缺乏理智。人类基本的幸福是对人和物友善的关切,促进快乐的那种关切,是喜欢观察他人,在尊重他人的个性中感到乐趣,是愿意与自己有接触的人获得机会而感到愉悦,而不想去支配他们或要求其崇拜自己。
罗素对不幸的原因进行了抽丝剥茧地剖析。他指出,典型的不快乐者,是少年时期被剥夺了某些正常需求的人,导致后来他把这种满足看得比其他任何满足更为重要,并且过于重视其实现。人生宜于进行相应的生存博弈,产生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当不劳而获的巨大财富满足了自己所有的欲望时,幸福的要素就会和努力一起消失殆尽。幼年时期饱受贫穷苦难之人,常常惧怕其孩子将来遭受同样的苦难,因此过于重视竞争的成功,把它当作幸福的主源而种下烦恼之根。烦闷在本质上是渴望发生事故,所渴望的不一定是愉快之事,只要他觉得今天和他日不同就行。所以对于幸福生活而言,忍受烦闷的技能尤为必要,因为一切伟大的生活都难免有烦闷的努力。避免自己成为幻想被虐狂的原则是:切记你的动机并不常常像你臆想中的那么舍己为人;切勿对自己的价值估得过高;切勿期望他人对你的关注像你注意自己一样;不要以为多数人在密切注视你,以致有何特殊的欲望要来迫害你。在一切的提防之中,对于真正的幸福,或许爱情方面的提防是最大的致命伤。
# 老游评书 # 普罗大众的解忧秘籍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