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李斌教授:女性外阴瘙痒,竟是这种罕见肿瘤!

来源:
康迅网
2024-06-07 10:36:25

外阴瘙痒是妇科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一般由阴道炎引起,但有一种特殊的恶性肿瘤也可引起外阴瘙痒——外阴Paget’s Disease(以下称“外阴Paget’s病”)。外阴Paget’s病是一种罕见的外阴肿瘤,占外阴恶性肿瘤的1%~2%,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瘙痒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其次是外阴疼痛或灼痛,少数表现为排尿困难和阴道渗液。因其症状具有非典型性,易与外阴慢性湿疹、皮炎等相混淆,因此误诊率及延后诊断率较高。手术治疗是外阴Paget’s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手术范围过大易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因此,手术范围的制定是目前治疗的难点。同时,又因复发率较高,使其成为妇产科医生的难题。为此,康迅网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李斌教授,以病例分享的形式,为大家带来外阴Paget’s病的诊疗经验分享,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参考。

KANG XUN WANG


专家简介


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李斌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沃医联合创始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擅长妇科肿瘤和复杂、困难的内镜手术,在妇科微创手术方面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学术地位。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镜学组顾问委员、中澳亚太地区妇科肿瘤微创委员会第一届及第二届理事、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201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衰老学会生殖与生育分会会长、世界内镜医师学会妇科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西微创无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镜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微创分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内镜分会常委、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内镜专业编委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第一届及第二届系务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腔镜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委员、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中国优生协会理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美中妇产科杂志》《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


图片

病例简介

图片
患者,女性,60岁,绝经8年。

主诉:会阴部皮肤湿疹样溃疡5年余。

现病史:5年前会阴开始出现湿疹,逐渐出现破溃创面,自行愈合,范围逐渐扩大,范围超过15 cm×10 cm,未重视未就诊。2周前于皮肤科就诊,取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外阴Paget’s病。

既往史:体健,否认慢性病等病史,否认过敏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否认特殊个人史及肿瘤史。

查体:浅表淋巴结(-)。外阴区域可见斑片状鲜红色区域,覆盖上半部分大阴唇及阴蒂,往上蔓延至阴阜上方,范围约8 cm×7 cm,红斑区皮肤无明显突起,与周围边界欠清,皮肤质地软。

组织学病理:外阴Paget’s病。

影像学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提示未见远处转移。

诊断结果:外阴Paget’s病。

治疗:针对该患者的实际病情,李斌教授团队经商讨确定手术方案为:外阴部病灶广泛切除成形+带蒂复合组织瓣移植+负压封闭引流+全厚皮移植。因该病变组织的潜行性,无法确定手术范围,需要在术前用皮肤镜确定病变范围,术中进行多点活检+深部组织的活检,根据活检的结果划定切除范围。因其切除范围较大,团队决定对其进行带蒂复合组织瓣移植。

术中切除的皮肤及外阴部位标本送检结果显示为皮肤及外阴Paget’s病,病变范围7 cm×7 cm,累及表皮及皮肤附属器,但未见明确间质浸润,最近及各切缘未见肿瘤。免疫组化结果及特殊染色结果也均为正常。

患者于术后第13天出院。出院后1个月拆线,会阴部伤口愈合良好,日常活动不受限。

图片

全面了解外阴Paget’s病

图片
Paget’s病又称为湿疹样癌,有乳腺Paget’s病和乳腺外Paget’s病两种类型。本文重点介绍乳腺外Paget’s病的其中一种——外阴Paget’s病。在女性患者中,外阴是乳腺外Paget’s病最常见的部位,约占所有病例的60%,而男性中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肛周区域,约占所有病例的20%,其次是阴囊、阴茎、腹股沟,累及腋窝的相对较少。

一、疾病特点

1.发病率低,与外阴癌相比,大约为53:1。

2.主要发生于53~75岁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妇女。

3.病史长,病情发展缓慢。

4.大多数患者主诉外阴不适和瘙痒,体检常呈湿疹样外观。其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伴渗出、结痂或脱屑,逐渐向周围扩大,可发生溃疡,多伴局部瘙痒。

5.诊断主要依靠病变部位活检病理学检查。

6.病理表现为病灶中存在特异的Paget’s细胞:细胞大、胞浆丰富、呈透明空泡状。

6.本病常同时并发其他内脏癌瘤,如前庭大腺癌、胃癌、乳腺癌等。

二、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

外阴Paget’s病的皮损呈红色、白色和灰色,通常表现为湿疹、溃烂或有硬壳外观,少有色素沉着。大部分病变位于大阴唇,病变形状大小不一,可累及小阴唇、阴蒂、阴唇皱褶、尿道外口和会阴部,边界多不规则,略有隆起,界限清晰,常误诊为炎症性病变或感染性皮炎,延误早期诊治。局部治疗无好转者,推荐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2.病理诊断

外阴Paget’s病细胞富含黏液和黏液蛋白,CK7、GCDFP-15、GATA3等呈阳性表达,免疫组化可鉴别继发尿路上皮(标记uroplakin)或直肠来源(标记CDX-2、CK20)的Paget’s癌。

特别注意:外阴Paget’s病常与湿疹、黑色素瘤、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银屑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扁平苔藓、慢性单纯性苔藓、萎缩性硬化性苔藓、鳞状细胞癌、尖锐湿疣等相混淆。多数情况下需要请皮肤科专家会诊。

三、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病灶切除的范围应距病灶边缘2 cm,为保证切缘阴性及基底阴性,术中可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如切缘阳性,则可扩大切除范围。随后对缺损创面大小进行相应的创面修复,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并恢复局部形态及功能的目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创面修复

创面修复方法主要有局部原位缝合、局部植皮和皮瓣转移,对于会阴部,尤其肛周病变可采用皮瓣转移加植皮术。进行局部植皮和皮瓣转移需较好的血供,且因术后供皮处缝合后皮肤张力较大,术后愈合有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该疾病发病年龄高峰在53~75岁,该年龄组人群的皮肤营养血供较差,愈合的难度增加,需要医生特别注意。另该病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的长期随访也十分重要。

3.其他

如果患者不适合手术或为术后复发,可选择咪喹莫特乳膏、光动力疗法、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完全缓解率高达75%,一般治疗总疗程为16周,对初治和复发患者均有效,且对5%咪喹莫特初治后复发的患者再次治疗仍有效。

(2)光动力疗法:虽不能达到治愈目的,但可用以症状控制。

(3)放疗:伴有淋巴转移、手术切缘阳性或病理提示为侵袭性疾病,患者有手术禁忌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时,推荐放疗,放疗剂量控制在40~70 Gy。

(4)化疗:化疗药物可选择FP方案(顺铂+5-氟尿嘧啶)、FECOM方案(表柔比星+卡铂+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多西他赛或联合用药。

(5)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可作为候选方法。

最后,李斌教授强调,因该病发生率低,目前没有最佳的治疗方案,但首选手术切除。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条内容
订阅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3957号-2 | 成都康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