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冬病夏治,关于三伏贴,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来源:
全科学苑
2024-07-09 09:40:58

“三伏贴”是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咳喘疾病。关于三伏贴,这些知识你一定要了解!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春季),或在冬、春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原因在于寒湿伏邪和身体内在阳气受损。


“夏治”在夏季藉自然界的旺盛阳气和人体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外敷或食疗等中医传统方法,生发人体阳气,培本固元,驱除体内寒邪,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在秋冬季节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贴”为什么能防病治病?

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穴位贴敷法”,是藉着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盛夏三伏,也是天时阳盛、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药物制成贴敷剂,贴敷到具有激发人体阳气、疏调脏腑功能的腧穴,以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的宿疾,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也称“伏日”,在二十四节气小暑和处暑之间,7 月中旬至 8月中旬,全年最闷热,也是阳气最盛的日子,此时阳气盛而肌肤腠理开泄,是驱散内伏寒邪的最好时机。此时段进行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透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对体内阴寒之邪较盛的患者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哪些病症适合使用“三伏贴”?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

3.小儿及老人(60 岁以上)呼吸道感染者


以上病症应是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在秋、冬、春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者。


三伏贴药物如何选择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纳入2024 年“冬病夏治三伏贴”贴敷药物具体有以下3种。

1.温阳化痰穴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2.消喘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院内制剂“消喘膏”(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袋3盒,每盒6丸/人/次。每伏贴1次。阴凉(20℃)处保存。


图片


3.补肺咳喘贴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补肺咳喘贴”(仅适用于成人)。每袋 12 贴,每人每次贴4贴。每伏贴3次。阴凉(20℃)处保存。


三伏贴贴敷时间

表1 2024 年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7月15日—8月23 日)


图片 

温馨提示: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初、中、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目前,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贴敷,以晴天的10:00~17:00为佳。

贴敷次数

初伏、中伏、末伏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8小时。每伏间隔7天(表2)。

儿童: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根据年龄不同,每次贴敷1~4小时。

表2   不同年龄者穴位贴敷参考时间表


图片


三伏贴常用穴位和作用

1.大椎穴

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督脉,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 

功效:1. 退热解表,清热解毒,为全身退热要穴。2. 振奋阳气,强身健体。3. 清脑安神。4. 局部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

2.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任脉;为任脉与阴维脉交会穴。

功效:1. 宽胸理气。2. 消痰止咳。3. 通利咽喉。

3.膻中穴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任脉;心包募穴,气会。

功效:1. 宽胸理气止痛。2. 止咳平喘。3. 降逆止呕。

 4.肺俞穴

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为背俞穴。

功效:1. 清热解表、宣理肺气。2. 养阴润肺,补益肺气,增强免疫。

5.膈俞穴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足太阳膀胱经;为血会。

功效:1. 止咳化痰。2. 养血和营,活血化瘀。3. 调理脾胃,理气降逆。

贴敷禁忌人群

1.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2.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3.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瘢痕体质者;

4.既往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5.经医生临床确定不适宜使用的患者。

贴敷慎用人群

孕妇、2岁以下婴幼儿、艾滋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贴敷注意事项

1.成年人以每次贴敷6~8小时为宜。儿童以每次贴敷1~4小时为宜。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如遇阴雨寒湿天气可适当延长敷贴时间15~30分钟左右;遇炎热暑湿天气可缩短;体质尚可、无过敏者可延长;阳虚体弱、易过敏者需缩短等。

2.贴敷约3~4小时后或自觉皮肤烧灼感自行取下。

3.贴敷当天忌冷水洗澡,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4.贴敷后出现皮肤红晕属正常现象;起泡者,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请医生采用无菌针具刺破,保护创面,禁忌抓挠,避免感染。

参考资料:

北京中医治未病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2024年三伏贴技术规范.北京针灸学会.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温馨提示:使用三伏贴请务必提前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咨询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23957号-2 | 成都康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