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原教授:《儿童血栓性疾病防治药学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儿童血栓是一种在儿科领域相对罕见但危害深远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当前,儿童血栓的药物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儿童生理特点与成人明显不同,成人血栓防治指南无法直接适用于儿童。鉴于此,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牵头撰写了《儿童血栓性疾病防治药学实践指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最前沿的意见支持。
在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24年学术会议召开期间,四川省人民医院边原教授对本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现将报告PPT和主要内容分享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KANG XUN WANG
四川省人民医院 边原教授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儿童血栓性疾病防治药学实践指南》针对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特定血栓事件、外科围手术期等方面探讨相应的血栓防治药学实践并提出建议。指南的制定对儿科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儿童血栓防治用药的合理水平,促进多学科协作,同时推动了科研进展和临床实践更新,为儿童血栓的防治提供了全面且可靠的指导。
本指南主要对临床实践中15个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简要概括如下。
1.儿童VTE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深静脉血栓、VTE儿童采取抗凝治疗,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首选溶栓药物(1C)。初始2~12岁可选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或低分子肝素(LMWH),2岁以下使用LMWH(1B)。
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如果中心静脉导管无用,应立即拔除或在抗凝3~5 d后拔除,首选LMWH(2C)。血液透析的儿童可使用普通肝素(UFH)或LMWH预防血栓(2C)。
3.股动脉血栓:对新生儿和儿童急性股动脉血栓,初始使用UFH,后续可用LMWH或继续UFH,治疗5~7 d(2C)。如果血栓威胁肢端或器官,可谨慎使用溶栓治疗,首选阿替普酶(2C)。
4.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卒中4.5 h内进行溶栓治疗,使用阿替普酶(2D)。不适合溶栓的儿童,使用UFH、LMWH或阿司匹林,之后继续阿司匹林维持治疗,特定情况可使用UFH、LMWH和华法林(2C)。
5.外周动脉置管血栓:存在高血栓风险的新生儿和儿童,建议持续输注UFH预防(1A)。有血栓时立即拔除导管(2B),使用UFH或LMWH抗凝治疗(2C)。
6.Fontan手术: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或利伐沙班预防血栓(1B)。
7.心室辅助装置:术后8~48 h使用UFH预防,禁忌时用比伐芦定或阿加曲班。稳定后转为维生素K拮抗剂或继续抗凝,选择阿司匹林作为替代方案(1C)。
8.Blalock-Taussig分流术:术中用UFH预防(1C),术后用阿司匹林3~5 mg/(kg·d)抗栓(1B)。
9.人工心脏瓣膜:使用华法林终身抗凝,目标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范围1.8~2.5。不能耐受华法林时,用UFH或LMWH(2C)。血栓形成时,考虑溶栓治疗(2C)。
10.心导管术:术中静脉注射UFH预防,UFH给药1 h后监测活化凝血时间,保持活化凝血时间>200 s(1C)。
11.心腔血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UFH、LMWH或口服抗凝药,对于特殊情况使用比伐芦定、阿加曲班、磺达肝癸钠(2D)。
12.心肌病血栓:根据血栓、栓塞事件及心功能,选择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LMWH或华法林(2C)。
13.骨科围术期血栓:髋关节手术、骨盆和股骨截骨术、选择性脊柱手术、创伤后VTE首选机械性物理预防,也可选用LMWH(1C)。
14.暴发性紫癜血栓:新生儿有条件进行PROC基因或PROS1基因检测,急性期使用人蛋白C浓缩物或新鲜冰冻血浆联合UFH或LMWH。病情稳定后使用LMWH或华法林长期抗凝(1C)。
15.炎症性肠病血栓:活动性重度炎症性肠病及既往有血栓形成史的住院儿童,首选LMWH进行预防性或治疗性抗凝,磺达肝癸钠作为替代方案(1C)。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