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白袍之下 医者心灵的抚慰秘籍
撰写 |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游苏宁
# 老游评书 #
关爱医者的扛鼎之作
自2008年以来,杰拉达一直领导着一个国际领先的开创性领域,为患病的医生提供服务。本书无疑是她们多年来的所思所想和实践经验总结。这本逾32万字的专著,围绕着为罹患精神疾病的医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这一主题,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医生的成长过程和使他们面临更高精神疾病风险的潜在因素。全书分为医生的养成、医生和他们的疾病、当医生成为患者以及违规行为4篇共计27章,通过描述医生所患疾病的类型和表现,探讨了患病医生作为特殊群体是如何接受治疗以及很难接受帮助的原因,揭示了医生在面对投诉时所要遵守的规则和对监管流程的理解等。作者坦言:医学真正的挑战在于必须面对人类的痛苦及随之引发的各种情绪。医疗行业如同一个苛刻的监督者,在智力、体力和情感上都对医生提出了极高要求。医生是最糟糕的患者,成为患者意味着放弃医生渊博的学识和战无不胜的专业人士身份。寻求治疗阻碍重重、叠加文化和个人因素使患病医生面对诊室踌躇不前,转而进行自我调理或私下求助“同行”。尽管作者讨论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英美等西方国家,但对我国的医疗系统而言,白袍之下所掩盖的问题无疑被长期忽视。不可否认,医生的精神健康是个普世通病,医生角色使其全力投入工作,却阻碍了对自身健康的照顾。如果医生不接受患病事实,会导致否认自身弱点、隐瞒健康状况、试图向外界表现一切正常的状态等一系列异常。通过阅读,我们将能聆听到医生群体心灵深处的真实声音,不仅为正视医生患病的隐患敲响了警钟,而且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可供借鉴的应对之策。
# 老游评书 #
不容忽视的白袍之下
作者指出,医生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身份,而非一项工作。要成为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疾病诊疗知识,还要学习沿袭了数千年的职业规则、习俗和惯例。医生角色无处不在,他必须贡献私人空间,无法从事其他任何活动,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被打乱,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医生会在身体不适时坚持工作,并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即使丧失工作能力,他们仍会使用“医生”这个称呼。日积月累后,医生就成了一个集知识性、确定性和权威性为一体的人。尽管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它要求我们在患者面前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但医生首先也是普通人。长期以来,医生一直承受着来自个人身份、价值观、信仰及工作环境的压力,导致他们一直都是高压群体,临床上万千琐事中的任何一件都可能令他们脆弱疲惫的神经瞬间崩断。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医生的心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和伤害,但其精神健康从来都不只是“个人调节”问题,而更多的是与机构、行业和社会问题同源。作者发现,医生对自身医疗角色根深蒂固的依恋,以及医疗行业内的种种规则,都使医生难以正视自身的脆弱性。医生最大的缺点就在于难以坦然接受自身的弱点。医生工作难度大、情感投入多,导致面对压力时会进行过度的自我批评,一些人使用了不合理的应对策略,从而增加其心理困扰。医生罹患精神病有三大风险因素,即工作中的情绪影响、医生的个体因素(特别是追求完美主义)及更广泛的社会因素。医生最常见的病症与普通人无异,都是抑郁和焦虑。其具体表现为:否认患病事实,将患精神疾病视为软弱的表现,担忧泄露病情和不愿接受治疗。对医生而言,问题在于他们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去上班,而不是请假。因此患抑郁症医生的医疗差错更多见,对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的负面影响更大。在经历医患角色互换时,作者也遭遇了来自个人、职业和机构的耻辱感。
# 老游评书 #
医者心灵的抚慰秘籍
杰拉达拥有40年行医经历和高超的职业素养,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能发挥超乎寻常的构思,通过深入访谈数千位患病医生,使得她更能理解他们的绝望,因此怀着一种抚慰医者受伤心灵的使命完成了本书。作为“医生的医生”,杰拉达试图去理解,为什么无论在医学界还是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会议上或学术文献里,似乎都面临着医学领域中的精神疾病危机。诚然,医生工作的本质是努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处理患者带来的情绪痛苦,医生应该竭尽全力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首位。社会将医生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医学文化也强化了这种拔高之态,而且传统的医患关系模式也将医生置于一种权威和无所不知的地位。随着慢性病患者寿命的延长,医患之间无形的等级正在迅速消失;网络搜索及沟通日趋便利,医生不再是患者获取医疗信息的独家渠道。医疗工作让我们无限接近死亡、绝望、残障和失败,医生患病后最多见的表现为否认病情、担心污名化和失败感。正是由于医疗行业种种规则的存在,最终导致了医生个体的丧失、异化、未来定位缺失和习得性无助的出现。医生普遍认为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医生身份不被认可,如果医生不能工作,会形成强烈的挫败感,最终便会导致这一情绪不断加深。作者提出的防治措施包括:医生需要使用心理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免受患者投射情绪的伤害;医生需要把各种令人震惊之事变成司空见惯之事;必须学会设置情感界限,在对患者表达适当关怀时,注意保持距离和超然的心态,这一直被认为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良方;铭记应对就是运用特定技巧减少相关痛苦、威胁、伤害和损失,应对本身并不意味着成功的结果,而在于努力的过程。
# 老游评书 #
值得借鉴的他山之石
作者认为,长期以来医生们过得并不快乐,其主要情感原因是羞耻感和遭受的污名。显然他们的精神是脆弱的,亟须帮助。对现代读者而言,将患有精神疾病的医生视为不可救药、病态、不受欢迎的观点是令人震惊的。精神疾病污名化,并将原因归咎于患病医生个人的观点在医学界已经根深蒂固。医生不仅工作量过大,而且缺乏足够支持,其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工作本身。医生的工作需要应对道德和情感的双重挑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们在遭受精神痛苦。临床现实要求医生时刻关注疾病而不是患者,关注科学而不是关爱。医者做出道德决定往往是利用情感而非理性推理,因此需要帮助医生调节而不是压抑情绪,了解羞耻感并培养心理弹性。现在医生受到的监管更多,自主权更少,而且必须同时满足常常相互矛盾的医院管理方和患方的要求,这也令他们日益困扰。医生在某一点上总会使患者失望,要学会接受这一事实,医学的精髓就在于学会接受失败。我们需要支持、心理督导和足够的空间来深入洞察自己的情绪,然而可悲的是所有这些需要在现代医疗系统中都是严重缺失的。绝大多数医生不仅需要在工作中生存,更需要成长和发展。杰拉达试图通过比较不同专业的数据及其风险获得有用的信息,并根据她照护的逾万名不同专业医生的经验提出自己睿智的洞见。不仅如此,作者将本书的版税捐赠给慈善机构“患难医生”,旨在支持所有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以期减少他们因精神疾病带来的羞愧和无助,防止那些全心照护患者的人坠入无尽的深渊,给予那些用技能、坚守、热情呵护大众生命健康之人无尽的爱与希望。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