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解读

来源: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2024-11-21 13:32:48

 杨永弘(1).jpg

 杨永弘  教授


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Pneumococcal diseases, PDs)类型多样,儿童疾病负担重。为了进一步规范PDs的防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专委会于2019年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现将主要内容解读,供国内儿科医师参考。


一、我国儿童肺炎链球菌疾病负担重

我国每年约有174万儿童患肺炎链球菌疾病,其中死亡人数约3万左右,其中以2岁以下儿童易感和死亡人数最高。肺炎链球菌疾病仍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二、重视各种致残、致死肺炎链球菌疾病的诊治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s, IPDs)是指肺炎链球菌可经呼吸道黏膜进入无菌部位引起的严重细菌感染,主要包括菌血症、脑膜炎和菌血症性肺炎等。肺炎链球菌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是IPDs中最严重的常见病,致死、致残率高,国内报道中此类疾病占所有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10%~30%。即使采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病死率仍达20%~30%。肺炎链球菌是婴幼儿隐性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有发展为脓毒症、脑膜炎及脓毒症休克的可能。我国研究显示,肺炎链球菌脓毒症并发休克或脑膜炎,其病死率高达61.9%以上。


三、重视病毒感染后继发肺炎链球菌疾病

呼吸道病毒感染时,可通过多种机制增强致病性肺炎链球菌对鼻咽部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的附着,侵入下呼吸道及血液引起肺炎及血流感染的发生。细菌性肺炎是流感季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2岁以下儿童既是流感合并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也是PDs的高发人群。肺炎链球菌疫苗在流感季降低PDs的发生率的同时对流感相关性疾病也有有利的影响。


四、重视肺炎链球菌病原学诊断

传统的肺炎链球菌病原学诊断包括涂片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生化鉴定主要采用Optochin试验与胆汁溶菌试验,但阳性率低,受抗生素使用、标本取样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随着抗原检测、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GNS)技术在肺炎链球菌病原学诊断上的快速发展,抗原检测法可快速检测尿液和脑脊液样本中的肺炎链球菌抗原,但尿抗原检测不适合儿童PDs的病原诊断,且无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疑似细菌性脑膜炎病例进行肺炎链球菌的定量PCR检测,临床上则需结合患儿病情特点,综合运用各种病原学诊断方法以提高阳性率。


五、重视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监测

13价肺炎链球菌疫苗(PCV)包含了主要的儿童IPDs血清型,接种后可预防全球所有儿童IPDs的50%~80%。但PCV的引入增加了非疫苗血清型所致IPDs的发生。目前全球总体非疫苗血清型(NVTs)所致儿童IPDs占比已达到42.2%。随着PCV13在国内的广泛使用,NVTs所致IPDs会越来越多,有必要对IPDs分离菌株的血清型进行监测,以评估保护效果,调整防控策略。


六、重视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的监测

我国连续性监测表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的不敏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目前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率常>80%。我国目前流行的儿童侵袭性链球菌以高耐药的疫苗血清型为主。因此,需要密切监测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变化以知道临床上抗生素合理使用。


七、重视肺炎链球菌疾病的预防

首先要重视通用的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有益于减少严重的PDs发生。目前13价肺炎链球菌蛋白结合疫苗(PCV13)是预防儿童PDs的主要措施。推荐儿童免疫接种程序按2、4、6月龄或3、4、5月龄进行基础免疫,12~15月龄加强免疫。23价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PPV23)不用于2岁以下儿童,在具有PDs风险因素的儿童和成人中,建议PPV23在首先完成PCV13免疫程序后考虑接种。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