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王保国教授:非公立医疗助力医疗体系发展和人才培养

来源:
围术期医学论坛
2024-11-25 14:22:42

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与公立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共同发挥着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非公立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独特模式和积极意义,《围术期医学论坛》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王保国教授为大家分享非公立医院助力医疗体系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经验。


专家介绍

王保国 教授

下滑查看↓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北京医师协会疑难疼痛会诊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麻醉与疼痛超声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首任主委

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首任主任

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医师分会首任会长

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医师分会1~2届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1~5届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神经调控专委会1~3届常委

亚洲神经外科麻醉和重症治疗学会第3届会长

中华麻醉学会委员和神经外科麻醉学组首任组长

北京麻醉专业委员会第8届副主任委员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第2~4届副会长

围术期医学论坛

当前,我国麻醉学科存在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请问在推动麻醉学科均质化发展方面,根据三博脑科的发展经验,您有哪些建议?


王保国教授:我国大型医疗机构与小型医疗机构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才方面。大型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相对庞大,患者也相对集中,医生的临床经验更加丰富,各方面的操作能力也更强。相比之下,基层医生因患者基数小,医生见识有限,操作机会相对较少。

此外,大型医疗机构与小型医疗机构的目标定位也不同,其工作节奏和性质有很大差别。我国推行的三级诊疗制度值得肯定,比如某些常见病的诊疗并非要在某个固定医疗点,医生可以针对常见病做好定向分流。三博脑科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好,得益于与基层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医联体可以实现疾病诊疗共识的同步与医疗资源的共享,比如患者的转诊和专家下基层进行操作指导。对于医生而言,医联体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对于患者而言,它提供了更多的医疗渠道和便捷优质的服务。

根据不同医院的诊疗特点,分级诊疗可以做到患者的定向分流,不仅局限于由下向上,更可能是由上向下的转诊模式。比如患者在大型医疗机构接受手术治疗后,可以回到基层医院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此时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生会将患者病情、诊疗情况、术后诊疗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预后同步给基层医生,以协作的模式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围术期医学论坛

您认为未来的医疗模式将会有怎样的转变?

王保国教授:医联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模式,除以上提到的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外,未来更重要的可能是与居家医疗的联动。以床位资源为例,大型医疗机构的床位非常紧张,而基层医院的床位相对比较充裕,存在“不该收住院的患者收住院,该出院的患者不出院”的情况,使得宝贵的床位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然而对于患者来说,住院也未必是最佳的治疗选择,某些疾病居家治疗反而更加有利。我国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和急救系统为居家医疗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随时可以拨打的“120”急救电话和不断增强的保健意识使居家医疗成为可能。家庭是患者熟悉的环境,有亲人的陪伴与关爱,这些都是医院不具备的。当然,医疗机构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是居家医疗无法比拟的,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医联体的构建绝非“圈地”,更不应带有“排他性”。大型医疗机构不应将医联体内的基层医院当作自己的附属,这种“紧密型医联体”非常具有局限性。紧密型医联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基层医院进行辅助,但大型医疗机构的专业方向与人力物力资源终归有限,无法做到全科室、全方位的支持。所以我们需要推动建设的医联体一定是松散型互补式的,即根据基层医院的短板和资源缺口寻找合适的“人”进行帮助,才能达成令人满意的联动效果。

围术期医学论坛

您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指导的齐翔博士更是在2024年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麻醉与疼痛超声分会论文竞赛中,凭借“神经外科术后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和预后影响”的研究,荣获一等奖。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一研究成果并分享一下在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研发展方面的经验?

王保国教授:“神经外科术后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和预后影响”的研究是齐翔博士及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的导师组力量比较雄厚,比如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ICU主任史中华教授,不仅是麻醉学硕士,还取得了重症医学双博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MD,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Ph.D),团队在围术期呼吸肌功能领域拥有深厚的研究背景。膈肌作为关键的呼吸肌,其与肋间肌的活动共同为呼吸时的气体交换提供了动力保障。通过超声技术观察膈肌的厚度和活动范围,可以判断呼吸肌肌力和膈肌功能,并结合心、肺、血管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为患者制定早期的康复活动的指导方案。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医疗的发展,而影像学在提高治疗精准性方面的辅助作用正是这一进步的缩影,脱离影像学的支持,医生仅凭主观判断难以达到准确判断与治疗的目的。

为患者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医疗机构的共同宗旨,这与医院经济管理形式无关。相较于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模式更加自由,局限性更小,更容易接纳社会资源,对医学的发展是一种正向影响。所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元化发展,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能够更好地服务和反馈社会。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