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解读专题会

来源:
中国卒中学会
2024-11-27 14:03:08

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1-2]。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已经成为卒中终身风险最高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3]。其中,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cognitive impairment,PSCI) [4],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是目前卒中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并成为当下国际卒中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干预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PSCI的重视程度,更有效地指导医师对PSCI进行规范管理,强调卒中患者的早期筛查、评估、预防及康复,规范诊治用药,综合管理卒中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于2021年再次组织专家讨论,在前一版本(2017版)的基础上,补充新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证据,出版了此次新的专家共识[5]。共识已于今年4月在《中国卒中杂志》上正式发表。

image.png


为帮助更多临床医师了解该共识,在临床中重视卒中患者的综合管理和早期认知障碍的识别及干预。将在“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上围绕《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2021》开展一个专题会。专题会将于2021年7月9日13:00-13:50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309B会议室召开。邀请到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罗本燕教授担任本次专题会的主席,同时邀请到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彭丹涛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郁金泰教授担任讲者。


image.png


郁金泰教授是该共识的执笔人之一。在这次专题会上将对共识进行解读,对制定背景、PSCI的概念、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诊断与评估、预测、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会进行解读。新版共识主要在2017版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并结合国际上最新的临床实践和证据来制定的。新版共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比如进一步提出PSCI患者综合诊治流程,此外本次新版共识全新制定了PSCI预测的内容。PSCI的明确诊断需在卒中事件后3个月,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对急性期卒中患者进行筛查,从而对PSCI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有助于PSCI高危人群的识别以及早期干预。同时在药物治疗版块新增了甘露特钠胶囊作为推荐药物[5]。

PSCI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缓认知障碍的进一步下降、提高认知水平、改善精神行为症状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5]。然而目前尚缺少针对PSCI的大型、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考虑到PSCI、VCI和AD在神经病理和神经生化机制方面存在一定重叠性[5,6],故此共识在治疗方面参考了VCI、VaD、AD等相关的研究和证据。因此在这次专题会上彭丹涛教授会对PSCI的治疗进行探讨。目前国际上肠道菌群是脑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据PubMed统计,肠道菌群相关的研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多项研究反映肠道菌群的紊乱可能与PSCI发生有关,或是PSCI的发生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紊乱[7-9]。而据甘露特钠胶囊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甘露特钠胶囊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调[10];同时甘露特钠胶囊的中国三期临床试验显示其对A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11]。基于此,将探讨甘露特钠是否有成为PSCI标准治疗药物的潜力。

PSCI管理专家共识旨在推动神经科、老年科、心内科、精神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卒中患者的综合管理和早期认知障碍的识别及干预,强调卒中患者正确的双向转诊和评估流程,全面加强规范化的PSCI预防、管理与用药,以提高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5]。为了帮助PSCI管理专家共识更好的在临床中使用,帮助到更多患者,欢迎各位医师参加本次会议,希望能给您的研究或诊疗工作带来收获。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李子孝,谷鸿秋,等.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2):1251-1263.

[2] Yong-Jun WANG,Zi-Xiao LI,Hong-Qiu GU,et al. Stroke Vasc Neurol,2020,5(3):211-239.

[3] GBD 2016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Lancet,2017,390(10100):1151-1210.

[4] MIJAJLOVIĆ M D,PAVLOVIĆ A,BRAININ M,et al. BMC Med,2017,15(1):11.

[5]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学会血管性认知障碍分会.中国卒中杂志,2021,16(4):376-389.

[6] MOK V C,LAM B Y,WONG A,et al. Nat Rev Neurol,2017,13(3):148-159.

[7] Yongqiang Liu,Cheng Kong,Li Gong,et al. J Alzheimers Dis . 2020;73(4):1455-1466.

[8] Yi Ling, Tianyu Gong,Junmei Zhang,et al. Front Aging Neurosci. 2020; 12: 511562.

[9] Magdalena Koszewicz, Joanna Jaroch,Anna Brzecka,et al. Pharmacol Res . 2021 Feb;164:105277.

[10] Xinyi Wang, Guangqiang Sun, Teng Feng, et al. Cell Res. 2019;29(10):787-803.

[11] Shifu Xiao, Piu Chan,Tao Wang,et al. Alzheimers Res Ther. 2021 Mar 17;13(1):62.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村高碑店路15-3号
电话:010-85354800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