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福绥教授解读《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年均进行重大手术的患者超过3亿人次(约占全球人口的5%),其中85%为非心脏手术。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1%,病死率为0.8%~1.5%,其中心脏并发症占比高达42%。在此背景下,近期我国发布了《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本共识委员、北京医院院长季福绥教授对本共识进行了解读,现将主要内容分享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北京医院 季福绥教授
本共识主要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评估
围术期推荐老年患者术前监测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有助于预测术后30 d死亡风险。术后B型利钠肽指导的液体管理方案,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肺脏器并发症发生率。
管理
高血压方面推荐老年高血压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时,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线血压的±20%;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术中平均动脉压控制在80~95 mmHg(1 mmHg=0.133 kPa);既往患有高血压,长期用药、血压平稳的老年患者,不推荐停用降压药,除非血压过低;对于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强推荐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长期服用含利血平降压药的老年患者,推荐术前1周停用,以避免术中发生顽固性低血压。
2.心房颤动
关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本共识建议非心脏手术后新发房颤多数无症状且可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如血流动力学稳定,首先要确定心动过速不是急性容量损失的代偿反应,并识别潜在的诱发因素并积极治疗,然后优先心率控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优先节律控制;术后新发房颤增加脑卒中风险,但考虑到抗凝相关的高出血风险,应多学科讨论,平衡抗凝适应证与手术止血需求,形成个性化治疗方案,仔细权衡治疗获益。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方面共识推荐,择期非心脏手术推荐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或药物球囊扩张术后1~3个月;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后3个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或冠脉搭桥术后6~12个月。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前5~7 d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波立维、替格瑞洛等),术后如无禁忌可尽早恢复使用,根据老年患者肝肾功能,调整停用时间。对于中危或高危血栓风险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推荐术前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近期,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等学术组织联合发布了《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评估和管理指南》,关于老年人部分的处理原则,与本共识基本相同。未来随着老年人的证据的增多,各学科专家应及时汇总证据,更新临床规范,为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人提供最优临床决策。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