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PD-L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1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2025-03-11 15:07:25

作者:张京燕 高晋南 贾苗苗 张晓俊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目前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2000年Perou等 [ 1 ]报道了基于分子特征的乳腺癌分型。2013年St.Gallen会议提出临床病理替代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型、基底样型4种类型,各亚型之间治疗方式及预后均存在差异。三阴性乳腺癌属于基底样型,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0%~20%,其治疗手段相对较少,预后较差,容易发生内脏转移,目前三阴性乳腺癌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随着免疫治疗的进展,PD-L1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步。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41岁,未停经,以发现左乳肿物9 d为主诉于2023-11-29首诊于我科。

现病史:患者2023-11-20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有一红枣大小肿物,遂就诊于长治市某医院,完善乳腺超声示:左乳肿物BI-RADS:5。当地医师建议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后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不伴局部疼痛、皮肤红肿及乳头溢液等局部症状,无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特殊既往史。

个人史:否认疫区久居史,否认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活规律,无吸烟史,无饮酒史,否认药物好,否认冶游史。

家族史:否认肿瘤家族史。

体格检查:发现左乳外上可扪及直径约2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活动度差,左腋下可触及大小约2 cm×2 cm肿物,活动度一般。

二、检查

2023-11乳腺钼靶:左乳外上象限可见等密度肿块,大小约为1.6 cm×0.86 cm,形态欠规则,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双腋前份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左乳外上象限肿块,BI-RADS:4C。

2023-11乳腺超声:左乳1~2点腺体层内可见一实性低回声肿物,大小2.0 cm×1.0 cm(距皮0.5 cm、距乳头7.0 cm),边界不清,边缘成角,形态不规则,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可探及高阻动脉频谱。左侧腋窝可见多发淋巴结重大,较大者3.8 cm×1.0 cm,边界清,可见淋巴结结构,皮质不均匀增厚。诊断:左乳1~2点实性肿物BI-RADS:5,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MT。

2023-11乳腺MRI:左乳外上象限1~2点处可见形态不规则肿块,大小约1.66 cm×1.33 cm×1.57 cm,边界欠清,呈分叶伴毛刺,T2呈等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明显强化,内部呈明显不均匀强化,TIC曲线呈流出型,病灶周围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影,MIP示病变周围血管增多、迂曲;左侧腋窝可见多发明显肿大淋巴结,较大者大小约1.53 cm×1.22 cm。诊断:左乳外上象限1~2点处肿物,BI-RADS:6;左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

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

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乳腺相关检查均提示左乳肿物恶性可能性大,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行左乳肿物及左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穿刺病理回报:ER(-)、PR(10%,弱阳)、HER-2(0),Ki-67(约90%+)。左乳肿物穿刺: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浸润性导管癌,高核级。左腋下淋巴结穿刺:转移性癌。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患者经左乳肿物及左腋下淋巴结穿刺,诊断为:左乳癌cT1N1M0 ⅡB期。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青年女性,多为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或圆形肿块,质韧,活动度好,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包膜光整,无压痛,局部皮肤无明显改变,月经前后无明显改变。暂不予考虑。

2.乳腺叶状肿瘤:叶状肿瘤是乳腺较少见的肿瘤,好发于40-50岁的妇女,罕见发生在年轻妇女及男性。一般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度乳房胀痛,有短期内肿块迅速生长的病史。多为单个圆形、结节状肿块,亦可多结节。肿瘤大小不一,乳房皮肤及乳头般无变化。暂不予考虑。

3.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常常为各种原因导致乳管堵塞,乳汁或者乳管分泌物淤积,乳管破裂形成的乳腺无菌性炎症。暂不予考虑。

患者经左乳肿物及左腋下淋巴结穿刺,病理示:诊断为:左乳肿物穿刺:符合浸润性导管癌,高核级。左乳癌cT1N1M0 ⅡB期。

四、治疗

2023-12—2024-06:新辅助化疗8周期,TP-AC联合卡瑞利珠单抗。

2024-06:左乳癌保乳改良根治术。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2024-06术后病理示:左腋窝淋巴结:17枚,均未见转移癌;其中4枚属于无癌转移,有治疗后改变,其余淋巴结属于无癌转移,无治疗后改变。左乳保乳标本:左乳(全部取材):乳腺小叶萎缩,部分导管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MP治疗反应评估属于5级。上、下、内、外、表面、基底切缘:均未见癌组织。疗效评价pCR。

患者现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

讨论

乳腺癌中ER-PR+HER2-是最具有争议的亚型之一,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 [ 2 ]。通过基因组评估可能会进一步完善ER-PR+HER2-亚型。在ER-PR+乳腺癌中如果发现不同水平的ESR1,可能代表一个luminal亚群,倾向于重新分类为ER+。在真正的ER-PR+乳腺癌中,ESR1的表达应该缺失或显著低于ER+肿瘤 [ 3 ]。2013年,Hefti等 [ 4 ]的研究表明,PR在ER-肿瘤中的表达极为罕见,但有1%的患者得到证实。这类表型乳腺癌多为50岁以下的女性,具有类似三阴性乳腺癌的特征,如低分化核分级、高ki67和内脏受累以及生存差。该基因型可进一步通过PAM50明确其内在亚型。本例患者穿刺病理示ER阴性,PR为10%弱阳性,年龄小于45岁,鉴于该类亚型缺乏共识,经多学科讨论后按照三阴性乳腺癌完成相关治疗。

目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V1)》推荐TNBC、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选择行新辅助药物治疗。目前,免疫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取得进展。

KEYNOTE-522 [ 5 ]是首个帕博利珠单抗用于高危早期TNBC的3期临床研究,新辅助治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显著改善病理完全缓解(pCR),相比对照组提高了13.6%(P<0.001)。截至2023年3月23日,中位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帕博利珠单抗和安慰剂组在达到pCR患者中的5年EFS率分别为92.2%和88.2%,在未达到pCR患者中的EFS率分别为62.6%对比52.3%。与仅使用新辅助化疗相比,无论pCR结果如何,所有亚组在EFS上均显示出显著的改善。总生存期的随访仍在进行中。目前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已将TP-AC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作为TNBC新辅助方案Ⅰ级推荐,证据级别为ⅠA级。患者因经济原因要求应用国产PDL1抑制剂,告知患者现国产PDL1抑制剂暂无临床数据支持,患者同意应用,给予TP-AC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本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8周期结束后行保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pCR。本例患者卡瑞利珠单抗不良反应耐受良好,继续完成9周期辅助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

Perou CM , Sørlie T , Eisen MB ,et al. Molecular portraits of human breast tumours[J]. Nature, 2000,406(6797):747-752.

[2]

Kunc M , Biernat W , Senkus-Konefka E .        [J]. Cancer Treat Rev, 2018,67:78-87.

[3]

Kunc M , Pęksa R , Cserni G ,et al. High expression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may be an adverse prognostic factor in oestrogen receptor-negative/progester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re-evaluation of multi-institutional case series[J]. Pathology, 2022,54(3):269-278.

[4]

Hefti MM , Hu R , Knoblauch NW ,et al. Estrogen receptor negative/progesterone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is not a reproducible subtype[J]. Breast Cancer Res, 2013,15(4):R68.

[5]

Takahashi M , Cortés J , Dent R ,et al. 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Pembro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Ear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Netw Open, 2023,6(11):e2342107.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