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杨璐教授:逐梦杏林笃行麻醉路,柔肩担义不负芳华年
她,怀揣对医学的炽热初心;
她,无畏麻醉领域的艰难挑战;
她用专业与智慧,在无影灯下为生命护航;
她用细腻与坚韧,在工作与生活间优雅平衡;
她以无尽的耐心,
倾听患者心声,给予慰藉;
她对生命怀着无限敬畏和深深热爱,
于医途之上,留下一路温暖与光芒。
人 物 介 绍
杨璐 教授
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委;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协会围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委;颊针发明人王永洲教授师承弟子。
“学医是刻在骨子里的选择。”杨璐教授回忆年少时,一直想要成为一名医生,这份梦想从小就在心中扎根。在高考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将所有志愿都填上了医学院,仿佛命运的轨迹早已在她心中描绘出清晰的轮廓。她坚定地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的目标。
大学毕业后,杨璐教授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这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荣誉。然而,站在人生的重要分岔路口,她在选择专业时陷入了深深的困惑。麻醉泰斗李树人教授的精彩演讲让她对麻醉专业的现状和重要性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时也坚定了她投身这一领域的决心。于是,她在李树人教授的指导下踏上了麻醉医学的探索之旅。
真正进入麻醉领域后,杨教授深刻理解到麻醉学的复杂性:“麻醉并非简单的‘打一针’,而是运用科学知识为生命护航的艺术。”初入手术室时,她曾以为“快速、准确、稳定”是麻醉的全部要求,然而,一次目睹的病例让她意识到:“麻醉管理如同生命的隐形指挥家,每一个细节不仅关乎手术成败,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转归。”杨教授特别强调:“每位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疾病类型、即将进行的手术以及手术带来的创伤应激各有不同。因此,麻醉医生必须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麻醉管理方案,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有些患者虽能顺利下手术台,但麻醉管理直接影响康复速度,管理不善,结果便可能大不相同。”
杨璐教授长期致力于颊针疗法与围术期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她表示,西方现代医学在围术期管理方案上不断突破,为患者预后与康复助力;而中医技术作为民族瑰宝,也有着独特优势。颊针疗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还能在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器官保护、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应激和改善内环境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从时间维度看,术前,存在肺功能不佳、心律失常等合并症的患者,颊针干预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耐受手术。术中,手术和麻醉的刺激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颊针的使用可以降低过度应激,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术后,颊针能够显著减轻疼痛,助力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解决排尿困难,减少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常见并发症。从器官系统维度看,颊针疗法在神经、呼吸、循环、泌尿、胃肠道系统等多方面均有应用,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了多方位的保障。
杨璐教授感恩地说:“能够接触到这项神奇的技术并得到颊针创始人王永洲老师的亲自指导,我感到无比幸运。我们有责任将中国传统医学技术发扬光大,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并广泛推广应用,相信未来定能为更多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
在传统认知里,女性常被赋予柔弱的标签。然而,杨教授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尽管麻醉工作充满挑战,但女性特质在这里并非劣势,反而是独特的优势。”在她眼中,女性坚韧不拔,面对麻醉工作的巨大压力,抗压能力超乎想象,在高压高强度的麻醉工作里发挥着关键作用。
杨璐教授指出,在临床麻醉管理过程中,稳定的心态至关重要。果决与缜密相辅相成,这才是应对复杂状况的最佳组合。麻醉医生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莫测,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可能在瞬息间大幅波动,术中还可能遭遇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面对这样的挑战,麻醉医生必须冷静沉着,心思细腻,具备敏锐的预判能力,密切留意手术每一步,提前对潜在问题做好防范。就像打一场有准备的仗,未雨绸缪,遇到问题冷静处理,如此才能在复杂的麻醉工作中应对自如,守护好患者的生命安全。
工作之余,杨教授仿若一位生活的“调色师”,将生活装点得缤纷多彩。受到儿子对鸟类摄影热情的影响,每逢假期,她都会携全家踏上旅程,穿梭在自然之间,追寻鸟儿的踪迹,用相机定格那些灵动的瞬间。杨教授偶尔会以画笔捕捉儿子镜头下的鸟儿神韵,每一笔都倾注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此外,她还喜欢制作小工艺品,科室里那些带有独特图案、饱含巧思的卫衣,便是她的得意之作。健身、唱歌亦是她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爱好不仅能帮助她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更让她保持着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
杨璐教授的手绘
提及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杨教授笑着分享:“时间有限,所以需要合理规划。我自幼就有制定时间表的习惯,现在依旧会为自己精心安排每日计划。家里没有电视,我们更专注于时间的合理运用,这种氛围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在她看来,家庭和工作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协调。通过巧妙的时间管理,她既能在工作中倾尽全力,守护患者健康,又能在家庭中扮演好母亲的角色,给予家人温暖与陪伴,享受生活的美好。
访谈的最后,杨教授分享了自己钟爱的一句话:“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在她看来,每一次的学习与积累,都如同在生命的画卷上增添一抹色彩。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点滴,实则是为未来的成功铺就基石。杨教授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这一信念,用麻醉医生的严谨与艺术家的浪漫,持续绘制着属于她的医路丹青。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