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产科麻醉新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陈新忠
产科麻醉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在于提供有效的分娩镇痛并降低剖宫产麻醉风险。近年来产科麻醉取得了诸多新进展,涉及分娩镇痛、剖宫产麻醉、术后管理以及特殊疾病处理等方面。
一、LEA失败的定义与处理策略
硬膜外分娩镇痛(LEA)是分娩镇痛的金标准,LEA失败指硬膜外镇痛无法为产妇提供充分镇痛效果。2025年EJA发布的《分娩时硬膜外镇痛失败的管理》推荐:(1)麻醉医师应认真关注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应对LEA失败;(2)硬膜外镇痛失败者实施剖宫产手术时麻醉方法选择应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椎管内(硬膜外追加药物、改为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
二、新兴技术:DPE的应用与优势
硬脊膜穿刺硬膜外麻醉(DPE)作为改良的CSE技术,近年来在产科麻醉中展现出显著优势。研究表明,DPE可加速感觉阻滞至T6水平的时间,并提升阻滞质量;DPE起效快,可减少镇痛等待时间,同时降低硬膜外导管重置的需求;与标准硬膜外麻醉相比,DPE不增加硬膜穿刺后头痛(PDPH)风险。
三、PDPH的预防与管理新共识
2023年《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发布的PDPH管理指南提出50项推荐意见,重点包括:(1)高危因素:年轻女性、使用切割针、多次穿刺尝试;(2)预防措施:避免常规卧床休息,优先使用非阿片类多模式镇痛;(3)治疗策略: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枕大神经阻滞或硬膜外血补丁(EBP),但需注意EBP在发热患者中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建议延迟操作。
四、心脏疾病孕妇的围产期麻醉管理
合并心脏疾病的孕妇麻醉风险极高,其分娩管理是一项高度个体化、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脏疾病妊娠管理指南以“Who-What-When-Where-How”为核心的规划框架,通过结构化风险评估、资源优化及动态监测,显著提升了母婴安全性。
五、未来方向与挑战
现有的NYHA心功能分级难以区分妊娠生理变化与心衰症状,需开发适用于孕妇的评估工具;床旁心脏超声的应用可提升高危产妇的术中监测能力,需进一步普及;医疗机构需建立LEA失败处理的多学科培训体系,促进流程标准化建设,以提升团队应急能力。
结语
2025年产科麻醉的进展聚焦于LEA失败的精细化处理、DPE技术的推广及心脏疾病孕妇的个体化管理。尽管部分推荐证据等级较低,但其临床实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未来需通过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多学科协作与技术创新,以全面提升母婴安全。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