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长虹教授: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在全球医疗格局深刻变革、人工智能与精准医学快速迭代的浪潮中,中国麻醉学科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转型。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纲要的深入推进,中国麻醉学科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此,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CAA)第七届委员会以“新质核心能力”为战略支点,全面推进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的升级,致力于提升中国麻醉学科的整体实力与国际影响力,为推动麻醉医学事业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时值CAA 2025年年会召开之际,我们特别邀请CAA会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缪长虹教授全面回顾分会近一年的工作成果,并展望新质核心能力驱动下的学科未来。
积淀丰硕成果,夯实学科发展根基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学科建设,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年度答卷。谈及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缪长虹教授表示,分会在“学科发展、国际交流、提升麻醉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聚焦学科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此,分会成立了青年委员会,为青年麻醉医师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分会在中国医师协会立项开展未来领军人才选拔培养计划,每年遴选约6名优秀人才前往香港进行为期6~8个月的深造。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人才视野,提升其专业素养,更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有力推动学科向更高水平发展。
(2)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繁荣:CAA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麻醉学科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分会定期举办学术年会,促进全国麻醉同仁思想碰撞。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分会积极参与世界麻醉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活动,例如2024年3月,团队代表CAA参加第18届世界麻醉医师大会(WCA),以加强国际交流,展示我国麻醉学科成果,洞悉国际前沿动态。同时,CAA缪长虹教授、王天龙教授、陈向东教授等专家在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盟(WFSA)中担任重要职务,董海龙教授当选WFSA理事会常务理事,展现了中国麻醉学科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2024年10月,团队代表CAA参加美国麻醉年会,与哈佛大学老年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大学麻醉学团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中美麻醉现状、趋势与挑战,反响良好。此外,CAA副会长罗艳教授参加韩国麻醉年会,进一步拓展了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CAA将麻醉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科发展动力,实现学术推广,提升麻醉医生综合水平,引领国内外学术发展潮流。
(3)提升麻醉学科医疗服务质量,助力基层发展:在推动学科发展过程中,分会紧密围绕国家卫生工作重点,聚焦麻醉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尤其着力强化基层麻醉医疗服务能力。通过体系化培训与实践导向的活动组织,形成“技能赋能”与“学科筑基”双轨并行的提升机制。一方面,开展基层麻醉医生培训,去年共举办80余场培训活动,800余位专家授课,3800余名麻醉医生受益,有效提升了基层麻醉医生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实施县级医院麻醉科品质提升计划,这项计划自上一届于布为会长创立以来,今年已举办30余场活动,覆盖15个省31家医院,参与活动的县级医院麻醉医生人数超过1500人。这些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基层医院麻醉科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建设。此外,分会还举办各种病例讨论大赛、舒适化诊疗活动以及针对超声下神经阻滞等可视化技术的培训、workshop等活动。
未来,分会将继续围绕国家政策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创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注重高质量发展,助力麻醉学科迈向新的高度。
提升新质核心能力,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针对我国国情,我国麻醉学科提出了一系列宏大的目标和愿景,如从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发展、从麻醉大国迈向麻醉强国、建设具备完整功能的大麻醉科等。这些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学科的发展活力。然而,面对新兴医疗模式演变与技术革新对学科发展提出多维挑战,要实现这些目标与愿景,缪长虹教授提出了“提升新质核心能力、促进麻醉学科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学科发展目标,并将其作为本次年会的主题,以启发广大同道对学科发展的深层次思考。缪长虹教授明确指出,新质核心能力本质上就是创新能力。面对新事物、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新要求、新赛道时,如果没有创新,就无法适应和拥抱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提升麻醉医生的核心能力,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缪教授表示,麻醉学科的“新质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4个关键维度的突破。(1)管理维度:在管理层面,麻醉科需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通过构建高效的管理流程,优化科室管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2)思想维度:思想上,麻醉医生要摒弃传统局限观念,树立适应新发展趋势的理念,重视围术期以外的服务拓展,将麻醉服务延伸至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3)方法维度:在方法上,积极探索更科学、高效的麻醉实施与管理方法,如结合新的监测手段优化麻醉方案,提高麻醉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4)技术维度:在技术上,麻醉医生要紧跟行业前沿,积极掌握新的麻醉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如利用人工智能辅助麻醉决策,提升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擘画学术发展蓝图,凝聚学科奋进力量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学术年会是分会主办的本领域中最重要的学术盛会之一。据缪长虹教授介绍,本次年会将围绕“技术下沉、科研破界、人才筑基”的年度发展思路,分享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为全国麻醉同道提供一个交流分享、共同进步的学术平台,全面展示中国麻醉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年会为期4天,期间精心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设有22个专题,包括加速康复、骨科、心血管、妇产科、重症以及器官保护等多个临床领域,以及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等科研版块。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毫无保留地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积极促进科研思维的交流与融合。此外,会议还新增了基层医院麻醉科主任面对面交流、病例演讲比赛和科普视频大赛等版块,旨在为参会者提供丰富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使学术之旅更加充实难忘。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始终致力于打造促进麻醉医生学习交流、实现自我提升的平台。本次年会承载着分会对于学科发展的殷切期待,希望通过精心策划的学术活动,为麻醉学科的持续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学科突破发展瓶颈,迈向更高台阶。最后,缪长虹教授寄语麻醉学科发展未来:相信在所有同仁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下,麻醉学科在技术深化、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必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为医院未来建设筑牢根基,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成功开创麻醉学科发展的崭新局面。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