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帕金森病治疗!10多款新药正在中国开展临床研究,来自复星医药、恒瑞医药、渤健等
当前,多种新机制、新靶点创新帕金森病疗法正在涌现。通过公开渠道梳理,全球范围内有超百款新药正在针对帕金森病开展临床研究。在中国也有十几款新药正处于积极的临床开发阶段(本文仅统计部分2024年1月以来活跃的注册临床研究阶段新药管线,为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欢迎补充),这些新药的类型包括了COMT抑制剂、LRRK2靶向抑制剂、线粒体自噬诱导剂、A2A受体拮抗剂等小分子药物,以及AAV基因治疗药物、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治疗药物等。本文我们将看看这些在研疗法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复星医药、Bial公司:奥吡卡朋胶囊
作用机制:第三代COMT抑制剂
中国研发阶段:已申报上市
奥吡卡朋胶囊(opicapone)为新一代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抑制剂。该产品自2016年在欧盟首次获批上市,作为左旋多巴/多巴脱羧酶抑制剂(DDCIs)制剂的辅助疗法,用于帕金森病和剂量末运动波动不能稳定的成年帕金森病患者。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但当疾病进入中晚期,患者单用左旋多巴会面临疗效衰减等问题。作为COMT抑制剂,奥吡卡朋作为联合用药添加进治疗方案中,可以抑制左旋多巴的分解,使其更多地进入大脑,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
在中国,奥吡卡朋已经获批在乐城先行区博鳌超级医院首次使用。复星医药成员企业万邦医药曾于2018年与葡萄牙Bial公司达成协议,万邦医药将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销售代理奥吡卡朋。2024年11月,复星医药和Bial公司共同申报的奥吡卡朋胶囊的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
渤健(Biogen)/Denali Therapeutics:BIIB122(又称DNL151)
作用机制:LRRK2靶向抑制剂
中国研发阶段:2期临床
富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导致家族性帕金森病的最常见遗传因素,也是偶发性帕金森病的关键遗传风险因子。研究发现,患者携带的LRRK2基因突变与细胞培养环境中神经元的病理蛋白激酶活性相关,目前LRRK2已经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靶点。
BIIB122正是一款选择性和脑渗透性LRRK2小分子抑制剂,可能减少溶酶体功能障碍,以及减缓疾病进展。2020年,渤健与Denali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超10亿美元的合作,从而获得合作开发和共同商业化BIIB122的权益。根据渤健公司官网,BIIB122目前正处于2期临床研究阶段,该研究正在美国、中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展,旨在评估BIIB122片的安全性,以及是否能减缓30~80岁成人早期帕金森病恶化。
天玑济世:TJ0113
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小分子化合物
中国研发阶段:2期临床
TJ0113是天玑济世在研的一款线粒体自噬诱导剂小分子化合物,目前正开展帕金森病临床2期试验。线粒体是一种动态细胞器,具有多重功能,对细胞代谢和存活至关重要。新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天玑济世致力于探索线粒体奥秘以赋能全人类健康,该公司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小分子选择性线粒体自噬诱导剂、肿瘤免疫增强剂等全新靶点或机制。在临床前多种疾病动物模型中,TJ0113展现出较大的治疗潜力,以及具有较好的体内代谢参数和良好的安全性。
春禾医药:VG081821AC
作用机制:A2A受体拮抗剂
中国研发阶段:2期临床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多巴胺替代疗法,但长期服用后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出现运动并发症(药效降低、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副作用。据春禾医药公开资料介绍,作为A2AR拮抗剂,VG081821属于非多巴胺类药物,如果及早使用很可能能够避免、减轻或推迟左旋多巴的副作用。VG081821不仅是一个高效的A2A拮抗剂,而且还是一个高效的A2A反向激动剂。因此,与一般的A2A拮抗剂相比,该产品可能还具有额外的治疗效果。该产品可能不仅仅只是减轻帕金森病症状,而且还可能具有疾病修饰作用和能够减缓疾病进展。根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春禾医药已经完成VG081821AC片单药(不伴随服用左旋多巴)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2期临床试验。
瑞宏迪医药:RGL-193注射液
作用机制:AAV双基因治疗药物
中国研发阶段:1期临床
RGL-193注射液是瑞宏迪医药针对帕金森病自主研发的一款AAV双基因药物。该产品经颅内柔性导管系统双侧壳核注射给药,旨在提高左旋多巴的转化效率,保护并修复受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以期达到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口服抗帕金森药物用量的目的。瑞宏迪医药是恒瑞医药的子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AAV基因治疗、mRNA及细胞治疗药物开发的生物医药公司。RGL-193注射液目前正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旨在评估其在中晚期帕金森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有效性。此前由瑞宏迪医药支持,两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已完成8例帕金森病患者入组,完成RGL-193药物手术给药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药物安全性良好,初见疗效。
天泽云泰:VGN-R09b
作用机制:AAV双基因治疗药物
中国研发阶段:1/2期临床
根据天泽云泰公开资料介绍,VGN-R09b为一款在研的基因治疗产品,使用重组AAV为载体同时递送双基因,以实现增强脑内多巴胺合成的同时促进神经保护的作用,从而在有效改善原发性帕金森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疾病长期预后。该产品通过局部纹状体注射的方式,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减少全身的给药剂量,从而减少相应的免疫反应等不良反应。理论上,基因治疗只需要注射一次就能起到相应的长期疗效。该产品已经在中国和美国获批IND,目前正处于治疗帕金森病的1/2期临床研究阶段。
睿健医药:NouvNeu001、NouvNeu003
作用机制:基于化学诱导的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
中国研发阶段:2期临床、1期临床
NouvNeu001是一款基于化学诱导的通用型多巴胺能前体细胞治疗产品,其通过化合物调节实现高纯度神经元亚型重建与功能优化,与体内原有神经元形成连接,并增强细胞分泌功能,进一步加强了移植细胞对原有病灶的改善,以达到综合性的治疗效果。今年4月,睿健医药宣布开启了该款新药的2期临床启动会,将在2期临床研究中评估该产品治疗中重度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除了NouvNeu001,睿健医药还开发了另一款多巴胺能前体细胞治疗产品NouvNeu003,拟用于治疗发病年龄不足50岁的早发型帕金森患者。不同于普通帕金森病,早发型帕金森病具有发病年龄早,病程长,且临床表现异质性大等特点,是一种更难治的帕金森病类型。今年3月,NouvNeu003的1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跃赛生物:UX-DA001注射液(人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注射液)
作用机制:自体iPSC衍生细胞药物
中国研发阶段:1期临床
UX-DA001注射液为一款iPSC来源帕金森病自体细胞治疗药物,已经相继于2024年12月和今年2月在中美获批IND。该产品旨在取代帕金森病中丢失的多巴胺产生神经元。在外科手术过程中,这些神经元前体被植入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这些细胞在植入后发育成成熟的多巴胺神经元,重建受帕金森病中严重影响的神经网络,并恢复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功能。UX-DA001细胞由患者自身的外周血细胞经重编程和体外分化制备得到。由于这些细胞来自患者自身,降低了免疫排斥的风险,因而患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从而规避了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引发的副作用。目前,跃赛生物已经在中国启动了该产品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1期临床研究。
士泽生物:XS-411注射液
作用机制:通用型iPS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注射液
中国研发阶段:1期临床
XS-411是士泽生物开发的通用型iPS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注射液,已经于今年2月和4月相继在美国和中国获批IND,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据士泽生物公开资料介绍,该公司与合作医院已成功开展的国家级备案临床研究中,临床级iPSC衍生细胞经患者纹状体壳核区移植治疗中重度帕金森病最长随访期已超过12个月,无细胞疗法相关不良事件出现,且多例受试患者开关期时间及MDS-UPDRS评分量表等关键疗效指标及多项非运动指标均获得显著性改善。这些积极结果为后续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铺垫和关键的验证。目前,该产品治疗帕金森病的1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京新药业:JX2105胶囊
作用机制:疾病修饰
中国研发阶段:1期临床
根据京新药业公开资料介绍,JX2105胶囊是一款1类新药化药,适应症为帕金森病。该药物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疾病修饰,延缓疾病进程。该产品目前正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研究旨在评价JX2105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安全性、 耐受性与药代动力学。
近期全球范围内针对帕金森病的新药研发也陆续取得突破,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上市。比如:2024年12月,中国NMPA批准赞邦(Zambon)公司的新化学实体药物沙芬酰胺片用于治疗出现“关闭期”发作的帕金森病患者;2024年10月,艾伯维(AbbVie)在研药物Vyalev(foscarbidopa和foslevodopa)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帕金森病(PD)成人患者的运动能力波动。艾伯维新闻稿指出,这是FDA批准的首款基于左旋多巴的皮下24小时持续输注疗法;2024年8月,FDA批准Crexont(卡比多巴和左旋多巴)缓释胶囊上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该产品结合了即释(IR)颗粒和缓释(ER)颗粒,有望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此外,还有多款帕金森病潜在创新疗法正在临床前研究中进行探索。
期待这些在研新药临床研究进程顺利,早日取得突破,为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参考资料:
[1]Dongning Su,et al.(2025) Projections for preval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to 2050: modelling study of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The BMJ.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2024-080952
[2]各公司公开资料及官方新闻稿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