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室医务人员必看!2025医疗质控两大核心目标落地指南
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从2021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连续4年组织制定《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以下简称《目标》),指导行业以目标为导向科学精准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改进工作。
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2025 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对肾病学专业提出两项改进目标:提高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和提高透析患者血磷控制率。这两大目标直击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的关键问题,旨在通过规范化管理降低并发症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
截图来源于:医政司
在此,医路肾康特别整理了关于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与血磷管理的规范化策略,以飨读者。具体内容如下:
1.管理目标与监测
当血红蛋白(Hb)水平处于110 g/L≤Hb<130 g/L时,视为达标;
每1~3个月监测血Hb水平,结合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评估铁储备状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
铁剂:分为口服铁剂和静脉铁剂两大类。常用口服铁剂主要为二价铁(亚铁)盐,包括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琥珀酸亚铁等;静脉铁剂包括蔗糖铁、右旋糖酐铁等。用量依据转铁蛋白饱和度和铁蛋白水平决定负荷或维持补铁,避免铁过载(铁蛋白>800 μg/L时停铁);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目前主要包括rHuEPO、达依泊汀α和甲氧聚二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需根据Hb增幅调整,避免上升过快,如1个月内Hb增幅>20 g/L需减量;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如罗沙司他、伐度司他等。建议HIF-PHI治疗肾性贫血的Hb靶目标参考ESAs,维持Hb≥110 g/L,但不超过130 g/L。
1.管理目标
血磷目标范围:3.5~5.5 mg/dL(1.13~1.78 mmol/L)。并定期监测血磷,至少每月1次;调整药物时需增加频率,每1~2周1次。
钙、甲状旁腺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同步监测以评估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整体状况。
核心原则:通过“3D策略”(饮食控制、药物降磷、充分透析)综合管理。
2.饮食控制
限制高磷食物,如加工食品、乳制品、坚果等;
建议每日磷摄入量控制在800~1000 mg。
3.药物降磷
含钙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醋酸钙,需警惕高钙风险;
非钙磷结合剂:司维拉姆,不增加钙负荷,可改善血脂;碳酸镧,有效降磷,适用于长期使用;铁基磷结合剂(如枸橼酸铁、蔗糖羟基氧化铁),兼具补铁作用;镁基复合剂(如钙镁碳酸盐),减少血管钙化风险;
新型药物:Tenapanor(钠/氢交换抑制剂),减少肠道磷吸收,适用于难治性高磷血症;烟酰胺(尼可酰胺),抑制肠道钠依赖性磷转运体(NaPi-2b),可用于辅助降磷。
4.充分透析
增加透析频率或时间(如每日短时透析或夜间透析);
高通量透析膜可提高磷清除率。
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发布,为肾病学专业指明了方向。肾性贫血和血磷作为两个独立的质控指标,其规范化管理对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通过动态监测、精准用药及饮食管理等综合措施,将有效提升两项指标的达标率,这一系统性工程需要医疗机构、医护团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基层医生慢性肾脏病管理建议专家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管理流程专家建议[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3):206-209.
[2]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20):1463-1502.
[3]周洋,李贵森. 透析患者血磷管理的现状与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5,34(01):85-90.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