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神经根穿刺,这4大要点必须牢记!
1978年,La Grange等首次将超声引导穿刺技术用于神经阻滞,如今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疼痛性疾病治疗。其中,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与经椎间孔胸神经根穿刺技术,凭借其精准可视化优势,显著提升了胸部疼痛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降低了传统盲穿技术的并发症风险,成为临床医生必备技能。本文重点梳理了这两种技术的适应范围、穿刺路径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
适用范围
用于胸部手术围术期镇痛、胸部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以及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等累及胸神经的疼痛疾病。
操作要点
方案1:胸椎旁阻滞—横断面扫查(推荐)
体位与探头: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朝上),选择低频凸阵探头(体形较瘦者可选择高频线阵探头)。
扫查定位:颈胸交界棘突外侧2.5 cm定位胸椎节段,以第一肋骨为计数基准。横断面扫查显示横突、肋间内膜、胸膜,靶点选肋间内膜与胸膜间楔形区(横突水平),通过药液扩散实现阻滞;若需直接进入胸椎旁间隙,需在下关节突水平突破肋横突上韧带。
穿刺路径:采用平面内技术,由外向内进针,突破肋间内膜或肋横突上韧带注药。
注意事项:①突破感不明显,需注射生理盐水或局麻药确认针尖位置,防止气胸。②常采用横突水平肋间内膜穿刺,通过药液扩散实现有效的阻滞。
图1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横断面扫查及穿刺
方案2:胸椎旁间隙—旁正中矢状位扫查
体位与探头:俯卧位,选择低频凸阵探头(瘦者可选择高频线阵探头)。
扫查定位:探头平行棘突连线,旁开2.5 cm扫查确定节段和肋骨。目标肋骨置中央,向脊柱侧移探头,见肋横突关节复合影像、壁层胸膜及肋横突上韧带,二者间隙为胸椎旁间隙。
穿刺路径:超声探头平行胸椎棘突连线成旁正中矢状位,采用平面内技术从尾向头穿刺,突破肋横突上韧带注药,可见胸膜下压征象。
注意事项:用平面内进针,避免全脊麻或气胸。突破韧带时多无明显突破感,需要注射少量生理盐水或局麻药判断针尖位置,避免穿刺过深导致气胸。
图2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旁正中矢状位扫查及穿刺
2.超声引导经椎间孔胸神经根穿刺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胸部围术期镇痛、肋间神经痛、胸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等。
操作要点
体位与探头:俯卧位,选择低频凸阵探头。
扫查定位:定位目标节段,将超声探头与相应胸椎节段的棘突连线相垂直成横断面摆放,显示棘突、椎板、横突和胸膜,继续向尾侧移动探头,使横突消失,仅显示棘突、椎板和胸膜,椎板下方为胸神经根走行区域。
穿刺路径:采用平面内技术,穿刺针靶点参考“中点法”(沿胸膜画一条虚拟弧线、沿椎板最外侧缘画一条虚拟竖直线,两线相交形成的垂直线段的中点为穿刺靶点),避免针尖进入椎管内或刺破胸膜。
注意事项:①穿刺针向内侧不超过椎板外侧缘,避免误入椎管损伤脊髓。②如果需要射频治疗,推荐联合使用神经刺激仪定位靶点。
图3 超声引导经椎间孔胸神经根穿刺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