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导向与市场双轮驱动下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健康旅游是卫生健康产业与旅游观光业深度融合、综合发展的新业态,是以维持和促进健康为目的,结合生态环境、健康休闲活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专项旅游形式。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健康旅游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该产业正迎来政策红利释放与市场需求激增的双重机遇。
▊▎一、政策驱动助力
为激励和引导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深度发掘健康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发展健康旅游产业营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构筑了“顶层设计-制度创新-监管保障”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为健康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1月《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的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健康旅游新时代的正式开启,为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17年5月《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具体指出“健康旅游是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发展健康旅游对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保健康,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强调拓展旅游服务业态。2024年5月17日,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
在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中,国务院及文化和旅游部(原国家旅游局)占据了主导地位,其频繁的政策输出深刻反映了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与紧迫使命,进一步凸显了促进两大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战略重要性,预示着我国健康旅游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二、市场需求升温
1.健康生活方式崛起推动健康旅游产业升级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上升,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更加关注睡眠质量、身体减重、饮食健康、身体素质等,主动拥抱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这促使人们在出游决策和旅游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出游方式或活动,追求休闲放松、恢复疗愈和身心健康的旅游体验。
2.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需求助推健康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3.10亿(占总人口22.0%),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0亿(占总人口15.6%),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积极应对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问题。随着老年群体的需求由物质生活转向精神生活,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是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关键之举。而旅游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健康旅游+养老”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我国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按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康养旅游资源特色等要素,可以将我国健康旅游产业划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地区。
东部地区健康产业基础好,适合发展医疗与科技融合型健康旅游。东部区域的健康旅游产业体系较其他区域成熟,主要以医疗旅游、滨海度假旅游、温泉疗养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为特色。东部地区是国内医疗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医疗水平领先;沿海城市众多,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健康旅游提供了海滨度假、海水浴、海钓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温泉资源也相对丰富,为健康旅游增添了温泉疗养项目。
东北地区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健康旅游产业主要以冰雪运动、体育康养、森林康养为特色。特别是黑龙江和吉林,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发展以滑雪、滑冰、雪地摩托等冰雪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为主的健康旅游项目。
中部地区是我国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的区域,但健康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产业优势不明显。目前该区域的健康旅游产业主要以休闲度假养生、森林康养、中医文化养生、宗教文化康养为特色,适合发展文化与养生驱动型健康旅游。
西部地区拥有优质健康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适合发展社区与养老服务整合型健康旅游和民族医药为依托的健康旅游。目前西部健康旅游产业主要以民族医药、森林康养、度假休闲等为代表。但由于开发、市场化不足,发展势头欠佳。
▊▎四、健康旅游发展建议
健康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健康管理热点和旅游业发展趋势,其发展空间巨大,经济效益、健康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为丰厚,它的产生及应用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在健康旅游的未来发展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复合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健康旅游人才匮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力量。通过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批健康旅游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健康旅游人才的薪酬水平与其贡献相匹配等举措,推动健康旅游产业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2.加速资源向市场转化
一是深度挖掘自身特色,打造独树一帜的特色健康旅游品牌。例如,新疆维吾尔族医药学、哈萨克族医药学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医药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挖掘其深厚文化及健康效应,融入健康旅游产品。二是加强市场调研和定位,把脉全年龄段康养旅游市场的不同需求和偏好,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如“银发健康旅游专线”“Z时代健康旅游体验”,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和渠道,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例如,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提高健康旅游产品及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整合多主体产业链
鉴于目前健康旅游产业链支零破碎,制约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需大力发展健康旅游服务链和产业集群,打造以健康旅游所涉及的健康元素为核心的服务链和产业集群。一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开发健康旅游相关技术,将五大健康元素融入旅游中,即环境健康元素、中医/民族医元素、食品健康元素、运动健康元素、心理健康元素。二是积极探索健康旅游与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适老化的健康旅游产品,建设集养老、康复、休闲、旅居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旅游社区型景区,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康复服务和医疗护理。
4.打造“5G+AI”健康旅游示范区
拥抱人工智能(AI)与5G技术的浪潮,全面布局5G网络,集成AI技术,如智能监控、数据平台等,实现游客健康与旅游状态实时监测与个性化服务。通过“5G+AI”的融合应用,如增强现实(AR)导览、智能导航、健康预警等,提升旅游体验。注重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游客信息的安全无忧,实现健康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