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糖铝、铝碳酸镁……7种胃黏膜保护剂怎么用?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胃黏膜保护剂是一类不可或缺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机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促进黏液分泌、抑制攻击因子等,帮助修复受损黏膜,常用于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治疗。本文梳理了临床常用的7种胃黏膜保护剂,从作用机制、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助力临床精准用药。
一、外源性胃黏膜保护剂
外源性胃黏膜保护剂大多在酸性环境中才发挥作用,所以不能与抗酸剂、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同时服用,餐前服用的效果较好。
1.硫糖铝(混悬液/咀嚼片/片剂/颗粒)
(1)药理作用
在酸性环境下离解为带负电荷的八硫酸蔗糖,并聚合成不溶性胶体,保护胃黏膜;能与溃疡或炎症处的带正电荷的炎症渗出蛋白质结合,在溃疡面或炎症处形成一层薄膜,保护溃疡或炎症黏膜抵抗胃酸的侵袭,促进溃疡愈合。此外,硫糖铝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胃蛋白酶及中和胃酸的作用。
(2)适应证
用于慢性胃炎及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
(3)用法用量
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1 g/次,3~4次/d,饭前1 h及睡前服用,用药4~6周;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复发1 g/次,2次/d。
(4)注意事项
①硫糖铝需空腹摄入,餐前1 h和睡前服用效果最佳,咀嚼与唾液混合,或研成粉末后服下效果更好。
②入口会产生一种独特涩味,可服用少量清水或饮料。
③在酸性环境中方可发挥作用,故不宜与碱性药物合用。
④与多酶片合用,两者疗效均降低;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至少间隔2 h。
⑤肝肾功能不全者或透析患者慎用;妊娠前3个月、习惯性便秘者慎用;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⑥长期服用常见便秘,少见口干、皮疹、头晕及失眠等不良反应。
⑦出现便秘时可加服少量镁乳等轻泻剂。
2.枸橼酸铋钾(片/胶囊/颗粒)
(1)药理作用
①胃黏膜保护作用:在胃酸条件下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黏蛋白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黏膜释放PGE2等作用,促进溃疡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
②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胞膜功能蛋白质合成以及ATP产生发挥作用。
(2)适应证
可用于慢性胃炎及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和反酸;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与抗生素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
(3)用法用量
餐前0.5 h用30~50 ml温水送服。成人(以含铋量计)110 mg/次,4次/d,前3次于三餐前0.5 h,第4次于睡前;或2次/d,早晚各服220 mg。
(4)注意事项
①服药期间口内可能带有氨味,并可使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②偶见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以及轻微头痛、头晕、失眠等不良反应。
③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④一般本品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个月,高蛋白饮食(牛奶等)和抗酸药可干扰本品的作用,应至少间隔0.5 h以上服用。
⑤治疗期间不应饮用含乙醇或碳酸的饮料,少饮咖啡、茶等。
⑥与四环素同服会影响后者吸收。
3.胶体果胶铋(胶囊/颗粒/干混悬剂)
(1)药理作用
①该药具有较强的胶体特性,在酸性介质中形成高黏度溶胶,在溃疡面及炎症表面形成有效保护膜。
②刺激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黏液,刺激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产生,利于上皮细胞修复,溃疡愈合。
③沉积于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使菌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空泡细胞壁破裂,并抑制细菌酶的活性发挥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2)适应证
用于慢性胃炎及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烧灼感和反酸;治疗消化性溃疡;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3)用法用量
以含铋量计,120~150 mg/次,4次/d,分别于三餐前1 h及临睡前服用。
(4)注意事项
①服药后粪便可呈无光泽的黑褐色,无其他不适属正常现象,停药后1~2 d粪便色泽转为正常。
②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及妊娠期妇女禁用。
③儿童中偶见恶心、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④高蛋白饮食(牛奶等)和抗酸药可干扰本品的作用,不能同时服用,应至少间隔0.5 h以上。
4.铝碳酸镁片(咀嚼片/片/颗粒)
(1)药理作用
本品有明显抗酸作用,并兼有胃黏膜保护作用,能迅速中和胃酸,可逆性结合胆酸,并保持胃内pH 3~5最佳的治疗生理环境,改善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各种病症。
(2)适应证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3)用法用量
口服/咀嚼,1 g/次,4次/d,餐后1~2h、睡前或胃部不适时服用。
(4)注意事项
①妊娠期前3个月,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高镁血症、高钙血症者慎用。
②本品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 d。
③服药1~2 h内应避免服用其他药物,因氢氧化铝可与其他药物结合而降低吸收,影响疗效。
④铝剂可吸附胆盐减少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特别是维生素A。
⑤偶见便秘、稀便、口干和食欲缺乏等不良反应。
5.复方铝酸铋(片/胶囊/颗粒)
(1)药理作用
铝酸铋在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上形成保护膜,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均有明显抗酸作用,可调节胃酸过多、胃肠胀气,消除大便秘结,增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使黏膜再生,促进溃疡面愈合。
(2)适应证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3)用法用量
口服,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按具体药品说明书使用。
(4)注意事项
①不良反应较少,偶见便秘、稀便、口干、失眠、恶心、腹泻,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②服药期间,粪便呈黑色属正常现象,如呈稀便,可减量服用。
③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④治疗期间,禁忌饮酒,少食煎炸油腻食品。
⑤高蛋白饮食(牛奶等)可干扰本品的作用,不能同时服用。
⑥与四环素同服会影响后者吸收。
二、内源性黏膜保护剂
内源性黏膜保护剂作用于黏膜屏障的不同靶点,在多方位提供保护作用。内源性保护剂可作为基础用药辅助治疗胃黏膜损伤,应足疗程用药,通常连用数周;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考虑延长疗程。
1.替普瑞酮(胶囊)
(1)药理作用
抗溃疡、增加胃黏液合成与分泌、胃黏膜前列腺素生成,诱导热休克蛋白生成所致的细胞保护作用,增加和改善胃黏膜血流,保护胃黏膜作用等。口服后迅速自胃肠道吸收,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
(2)适应证
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加重期的胃黏膜病变(糜烂、出血、潮红、浮肿)的改善和胃溃疡的治疗。
(3)用法用量
口服,50 mg/次,3次/d,饭后30 min服用。
(4)注意事项
①可出现便秘、腹胀、腹痛、腹泻、恶心、转氨酶轻度升高、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
②妊娠期妇女、儿童慎用。
③出现皮疹、全身瘙痒等皮肤症状时,应停止用药。
④替普瑞酮有CYP2C19抑制及CYP3A诱导作用,与其他药物(如奥美拉唑)合用时,需考虑是否对后者的疗效产生影响。
2.瑞巴派特(片/胶囊)
(1)药理作用
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发挥抗炎、抗自由基及抗幽门螺杆菌等作用,保护胃黏膜及促进溃疡愈合。
(2)适应证
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急、慢性胃炎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出血、充血、水肿等)。
(3)用法用量
0.1 g/次,3次/d,早、晚及睡前口服。
(4)注意事项
①可能出现便秘、腹泻、恶心、口渴、腹痛、腹胀、味觉异常、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②服药期间若出现瘙痒、皮疹或湿疹等过敏反应,或出现转氨酶显著升高时,应立即停药,并适当治疗。
③妊娠期妇女及儿童慎用;哺乳期用药时应避免哺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激素与黏膜屏障学组.胃肠道黏膜保护临床专家共识(2021年,福州)[J].胃肠病学,2022,27(11):665-673.
[2]马志琳,崔梅花.胃黏膜保护机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2015,24(4):373-376.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