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首页/ 文章详情/

张鑫鑫教授: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出血管理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04-30 14:24:33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格式,请更换浏览器。

摘要: 出血是围术期较为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骨肿瘤外科手术,由于肿瘤位置、血供情况和手术复杂性等因素,出血风险更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风险,还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影响肿瘤结局。

张鑫鑫.png

张鑫鑫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肉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秘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足踝修复材料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准医疗分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委员


出血是围术期较为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骨肿瘤外科手术,由于肿瘤位置、血供情况和手术复杂性等因素,出血风险更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风险,还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影响肿瘤结局。基于此,特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骨科张鑫鑫教授,浅谈骨肿瘤患者围术期出血的管理策略。(以下文案为关键点提炼,详细内容请观看访谈视频)


1
出血高危风险手术及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有哪些?

张鑫鑫教授:出血高危风险手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肿瘤发生部位,如脊柱、骨盆、骶骨等部位的肿瘤;二是与病种有关,一些富血供肿瘤,如软组织纤维肉瘤、较大的神经纤维瘤等,特别是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手术创面往往会有大量出血,极难控制。此外,患者的一般状况,包括年龄、是否伴有贫血;基础疾病及相关治疗,如高血压、肿瘤放化疗史、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等;抗栓药物治疗,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因素也会增加这类手术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在评估患者出血风险时,必须全面考虑上述因素,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应对措施。


2
肿瘤患者围术期出血处理难点

张鑫鑫教授:围术期出血和止血的处理难点往往在术中。富血供肿瘤往往体积巨大,手术过程中如何控制为肿瘤供血的血管以减少出血,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在手术过程中,无论是在切除肿瘤之前,还是切除肿瘤之后,出现的大范围渗血,都需要临床医生格外注意。尤其是肿瘤切除以后,局部创面广泛,往往会引起大范围渗血。倘若不能及时控制,或者未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持续下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3
围术期止血方法及止血药物在预防和慢性失血治疗方面的应用

张鑫鑫教授:围术期控制出血的手段非常多,对于较大的肿瘤手术,我们会在术前采用介入栓塞的方法减少手术部位血供,同时我们发现术前预防性使用止血药物,能够降低引流量和术后出血风险。

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就更不必说了,尤其是骨肿瘤患者,这类手术往往伴随着大面积的创面和丰富的血供,肿瘤切除后创面持续渗血,甚至术后的渗血比术中还多,单纯依靠局部压迫来处理,止血作用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全身性止血药物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术后3~5天的出血风险不容忽视,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复杂出凝血患者管理

张鑫鑫教授:对于骨肿瘤患者而言,减少出血风险与减少血栓风险同样重要,尤其是肢体骨肿瘤患者,术后出血或血栓形成,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平衡这两大风险,是围术期管理和治疗的关键。

鉴于机体出凝血机制的复杂性,我们可以从药物作用机制入手,合理选择作用机制不冲突的止血药物和抗血栓药物,在促进凝血与防止血栓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例如现在常用的尖吻蝮蛇血凝酶,不活化XIII因子及Xa因子,与肝素作用机制不冲突,有效止血的同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合理搭配使用这些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对于平衡出血与血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5
出血高危风险患者出凝血管理经验分享

张鑫鑫教授:尖吻蝮蛇血凝酶是临床常用的止血药,也是我国原创新药,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且与肝素作用机制不冲突,可同时使用;是医保国谈药品,无支付限制,其优势显而易见。

此前,我诊治过一位臀部纤维肉瘤患者,该患者肿瘤体积巨大(约20公分),侵犯了臀大肌和臀中肌,毗邻坐骨神经。术中进行了扩大切除,创面较大。术后第一天,引流量达300 ml,且引流液颜色鲜红。由于患者是一位中青年男性,术前一般状况尚可,尽管术后创面出血多、引流多,但患者无相关不适,因此选择了保守治疗。我们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裹压迫止血,同时加大了止血药用量(尖吻蝮蛇血凝酶2 U,bid,3 d)。术后第二天引流量减少,引流液颜色明显改变。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复查无局部血肿。

另一具有代表性且较为普遍的案例是肿瘤型关节置换手术,如骨肉瘤、尤文肉瘤手术。这类肿瘤假体接触范围大,肿瘤切除后创面大,隐性渗血多且较难处理。术后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由每天1次增加到每天2次。3~5天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在短期内降低后迅速回升,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更有利于术后其他辅助治疗。

由于多数肿瘤患者需要接受辅助放疗和化疗,若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不仅会影响术后辅助治疗,还可能对肿瘤治疗结局不利。因此,围术期应用各种手段,包括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控制出血尤为关键。其次,临床医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策略,在肿瘤治疗的全程管理中减少出血,这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