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首页/ 文章详情/

彭澎教授: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出凝血管理的探讨

来源: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5-04-30 14:54:52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格式,请更换浏览器。

彭澎1.png

彭澎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 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 青年学组 委员

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 委员 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华肿瘤杂志》审稿人

《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人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审稿人

Journal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审稿人



在妇科疾病范畴中,肿瘤治疗始终是重点与难点。手术作为妇科肿瘤的关键治疗手段,给女性患者带来了希望,加强出凝血管理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彭澎教授,为我们讲解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出凝血管理的策略及复杂出凝血患者案例分享。(以下文案为关键点提炼,详细内容请观看访谈视频)



1


出血风险高的手术类型及影响因素



彭澎教授:出血风险高的妇科肿瘤手术主要涵盖以下几类,这些分类背后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对手术安全及患者预后影响深远。


(一)手术类型与疾病因素

(1)大型及恶性肿瘤手术:妇科大型手术,尤其是恶性肿瘤手术,手术范围大,出血风险高。

(2)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手术:如静脉平滑肌瘤病,肿瘤生长到血管内,手术出血风险大。

(3)卵巢、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例如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在进行淋巴结清扫时,盆腔静脉系统易出血,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时,下腔静脉也是易出血部位。

(4)肝门周围的病灶清除手术:做肝门周围病灶切除时,肝门周围也是出血高风险区域。

(5)良性肿瘤手术:如广泛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分离时,众多毛细血管易引发广泛渗血。 


(二)患者个体因素

(1)基础疾病:术前有内科合并症,比如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

(2)年龄因素:老年患者与年轻育龄期女性相比,凝血功能有差异。

(3)贫血状况:恶性肿瘤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或月经量增多的患者,其本身存在贫血,围手术期出血风险会增加。因为基础状况差,即使是少量出血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较大打击。


2


围手术期平衡止血与抗凝策略


彭澎教授:在妇科肿瘤围手术期,平衡抗凝和止血之间的风险与受益是临床面临的常见且棘手的问题。五点个人经验供参考:

(1)权衡血栓与出血风险,需要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桥接。如桥接利伐沙班或低分子肝素。

(2)注意术前抗凝药物停药时间。根据相关诊疗指南、MDT会诊意见选择抗凝药物停药时间。如果术前停药时间不足,或患者对抗凝药物敏感,均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3)术中备好止血剂。如血小板、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药物、局部止血材料等。

(4)重视无明确出血点的静脉出血、广泛渗血的处理。对于活动性动脉出血,要可靠地结扎缝合。静脉系统出血较棘手,静脉壁薄,缝合难度大且易形成血栓。尤其是看不到明显出血点的广泛渗血,是手术处理的难点。

(5)术后注意防范出渗血。无特殊情况时,24 h后再考虑恢复抗凝。若内科有特殊要求,可采用普通肝素泵入等方式,并做好拮抗准备。

其中,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主要有三点优势:其一,安全性良好,在发挥止血作用的同时,不会增加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其二,作为医保国谈药品,患者可以使用医保支付,减轻了经济负担;其三,该药物不会引起D-二聚体升高,进一步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为围手术期的止血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3

围手术期出凝血管理经验分享

彭澎教授:分享三个典型的临床病例供大家参考。

(1)卵巢透明细胞癌案例:患者因多发血栓就诊于内科,排查后发现是卵巢恶性肿瘤诱发血栓,已造成脾脏梗死和脑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而且术前已进行约半年抗凝治疗。全院多学科协作会诊后,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停药24 h内手术,术前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2单位。手术大约6小时,术中出血约800 ml,追加1单位。术后血色素有下降趋势提示有出渗血。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普通肝素,因为尖吻蝮蛇血凝酶与肝素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没有互相拮抗作用,可以平衡止血与抗凝。24 h后血运平稳,改为正规抗凝,患者平稳度过难关。


(2)子宫内膜癌案例:子宫内膜癌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常规排查发现小腿DVT,服用利伐沙班,术前24 h停药。静脉壁表面淋巴结剥离时发生渗血,术中使用压迫止血和尖吻蝮蛇血凝酶。担心术后出血风险,放置引流管,术后引流量不多、血色素稳定。联合药物止血既达到了止血效果,又未引发新的血栓。


(3)盆腔肿瘤切除术:盆腔肿瘤手术中剥离面较大、出现广泛渗血且无明显出血点的情况,局部压迫时间有限,联合药物止血。尖吻蝮蛇血凝酶不增加新发血栓的风险,也能预防术后渗血,使用更安全。术后为防止再出血,每日2次使用该药物,共使用3天,止血效果确切,未发生再出血或血栓问题。

小  结

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出凝血管理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特别是复杂出凝血患者,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策略。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与手术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加速康复管理,选择适宜的止血与抗凝措施,如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等,能够降低再出血和血栓风险,保障手术效果及患者安全。临床医生应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提升围手术期出凝血管理水平,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欣,魏丽惠.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4,25(04):380-384.

2.张颐,庞晓燕,李芳梅,等.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40(05):541-548.

3.马睿,门剑龙,等.尖吻蝮蛇血凝酶影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状态的体外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8):586-590.

4.石光,庞建新,孔焕育,等.尖吻蝮蛇血凝酶药效评价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 2010,19(18):1706-1709.

5.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围手术期用药工作委员会,等.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选择与药学监护专家共识[J].医药导报,2025,44(1):7-19.

6.血凝酶在急性出血临床应用专家组.血凝酶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2):4.

7.《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2022.11出版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收藏(0)
+1
点赞(0)
+1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