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兵教授:脊柱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与手术安全
江晓兵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
青年珠江学者,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
临床基础双栖型杰出人才(第二层次)
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脊柱病中西医诊疗联盟召集人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科普促进会脊柱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委员
世界微创学会脊柱内镜椎间融合联盟副主席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SICOT中国部青委会副主席
Aospine青年讲师
在脊柱外科领域,处理复杂脊柱疾病如侧弯后凸畸形时,手术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出血风险。出血量可能高达800~1000 ml,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围手术期出血,确保手术安全,成为脊柱外科医生们共同关注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脊柱侧弯、多节段手术围手术期出血防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以下文案为关键点提炼,详细内容请观看访谈视频) 1 脊柱侧弯、多节段手术出血处理 江晓兵教授:处理复杂脊柱疾病(如侧弯后凸畸形)手术时,往往失血量大,需采取综合的安全措施,包括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以及术后密切监测在内的综合措施,并辅以有效的止血药物,以尽力控制出血;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的出血量可能高达800~1000 ml,此时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输血治疗。 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在多节段手术中隐性失血问题不容忽视,需采用更精细的止血策略,如填塞止血材料、给予止血药物,减少术中和术后隐性失血。在多节段、多部位脊柱微创手术中,应高度重视隐性失血管理,及时采用综合止血策略,确保患者快速康复。 2 出血高危风险手术及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 江晓兵教授:手术出血风险主要受手术范围、手术史、患者基础情况及药物使用等多方面影响。具体而言包括: (1)手术范围:如肿瘤切除、脊柱感染病灶清除重建、脊柱侧弯后凸矫正等大型手术,因操作复杂、范围广,出血风险高。 (2)脊柱手术史:曾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因局部疤痕组织,再次手术时出血风险增加。 (3)患者基础情况:高龄、术前高血压、血管弹性差、凝血异常、长期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增加出血风险。 (4)药物使用:抗凝药物及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田七、三七、云南白药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出血可能。 3 围手术期出血的防治策略 江晓兵教授:为确保手术安全,围手术期出血的防治至关重要。以下策略旨在全面评估并管理出血风险。 (1)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并进行相应准备:包括血栓弹力图监测以评估基线凝血状态,评估营养状况、基础疾病、既往及近期用药情况,纠正可改善的状态,如血小板减少、营养不良、感染及炎症状态。 (2)术中需预防和控制出血:对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进行预估失血量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使用安全的止血药物如尖吻蝮蛇血凝酶减少出血。术中精细止血,如双极电凝、局部止血材料等。预估出血量大于600~800 ml时,应加强止血药物治疗并准备输血,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3)术后需监测和干预凝血功能:可进行血栓弹力图评估,有针对性地补充凝血相关物质,并加强使用无血栓风险的止血药物(如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进一步减少创面渗血。 4 止血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 江晓兵教授:止血药物在广泛性创面渗血及减少术后出血方面具有明确的效果,尤其对于预估出血量较多的手术患者。 当术前评估显示患者可能面临超过200 ml乃至400 ml以上的出血风险时,采用预防性止血处理(如合理使用止血药物)显得尤为必要,因为这有助于控制整体预估出血量,降低术中大量出血的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5 围手术期如何平衡止血与抗凝? 江晓兵教授:脊柱外科常接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围手术期需要平衡止血与抗凝。首先,需进行多学科会诊,根据指南停用原有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或者进行桥接治疗。 然而,使用低分子肝素桥接的患者可能面临更多出血风险,相关指南通常不建议手术后48 h内使用低分子肝素,需根据凝血功能状态综合分析。过早的使用LMWH可能会导致创面出血增加,甚至发生症状性的血肿。 可以采用不受低分子肝素影响的止血药物,如尖吻蝮蛇血凝酶,减少出血并降低血栓风险。尖吻蝮蛇血凝酶活性不受低分子肝素抑制,对凝血酶能够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不增加血栓风险,使用方便,安全有效,适用于手术创面大或多节段微创手术。 综上所述,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出血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手术范围、患者基础情况及药物使用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术前凝血功能评估与准备、术中出血预防与控制以及术后凝血功能监测与干预,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风险。同时,对于复杂出凝血患者,平衡止血与抗凝也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罗卓荆,吕国华.脊柱外科围手术期出血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1,31(05):475-480. 2.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围手术期用药工作委员会,等.围手术期止血药物的选择与药学监护专家共识[J/OL].医药导报,1-39[2024-12-06]. 3. 血凝酶在急性出血临床应用专家组.血凝酶在急性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2):4. 4.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36):2861-2888. 5. 马睿,门剑龙,等.尖吻蝮蛇血凝酶影响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状态的体外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8):586-590. 6. 石光,庞建新,孔焕育,等.尖吻蝮蛇血凝酶药效评价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 2010,19(18):1706-1709.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