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提问】一瓶克林+一瓶氨溴索,患者死亡,竟是“它”惹的祸!
清晨查房时间,心血管内科主任翻看着急诊交接记录,突然停下脚步转向住院医师小迅:“昨晚急诊转来的那个误诊病例你看了吗?患者输注克林霉素后死亡,检查后发现其实是心肌梗死!你认为医生漏诊的关键点在哪里?”小迅握紧病历夹,额头渗出细汗——这场关于不典型心梗的深度剖析,能否经得起主任的层层拷问?
患者案例引入
患者,男,55岁,吸烟史,慢性支气管肺炎病史。近一周来,咳嗽加剧,咯痰色黄,平时自行服用头孢拉定,甘草片。咳嗽伴有胸痛(两侧都有),气促,血压136/86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正常。
患者要求输液,基层医生给予1瓶克林霉素+1瓶氨溴索,静滴大约30 min,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左侧胸痛,伴有濒死感。考虑过敏,立马换空瓶静滴,静推地米10 mg,肾上腺素1 mg肌注,打120。送至三甲医院时,心电图示大面积心梗,经一系列抢救无效死亡。
问
主任(指着病历):这个病例最致命的误诊环节是什么?
答
小迅:主任,我认为是疼痛性质判断失误!患者虽然主诉咳嗽,但明确提到“两侧胸痛”,这已经超出普通呼吸道感染范畴。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突发胸痛必须首先排除心梗!
问
主任(点头):没错!心梗胸痛有三大特征——压榨性、持续>30 min、硝酸甘油不缓解。但临床上约20%心梗表现为不典型疼痛,这个病例就是典型教训。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出现不典型心梗表现?
答
小迅(认真思考):主要有三类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痛觉迟钝;
·老年患者:痛阈升高,可能仅表现为乏力或恶心;
·女性患者:更易出现背痛、牙痛等非典型放射痛。
该病例患者55岁,有吸烟史,本就属于高危人群!
问
主任(追问):除了胸痛,还有哪些“伪装大师”症状需要警惕?
答
小迅:最易误诊的五大伪装症状包括:
·上腹痛:常被误诊为胃炎;
·牙痛/下颌痛:无口腔病变的左下颌痛要警惕;
·呼吸困难:突发不明原因气促;
·晕厥:特别是老年患者突发意识丧失;
·嗜睡/谵妄: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出现。
问
主任:对于这类不典型病例,急诊鉴别要点是什么?
答
小迅:我认为要做到“三必查”。
·必查心电图:即使症状不典型,也要常规做;
·必查心肌酶:特别是肌钙蛋白动态监测;
·必查危险因素:询问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史。
如果昨天为患者如果及时做了心电图,或许就能发现异常!
问
主任:哪些实验室指标能帮我们提高诊断率?
答
小迅:腹痛原因未明前,特别是伴有生命体征不稳定(虽然目前稳定)或高危因素时,必须把致命性血管事件放在鉴别诊断的前列!
除了常规心肌酶谱,现在推荐:
·高敏肌钙蛋白:敏感性>90%;
·N端脑钠肽前体:辅助判断心功能;
·D-二聚体:与肺栓塞鉴别。
不过基层医院可能没有这些先进检测。
问
主任:在基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有哪些“救命”的鉴别技巧?
答
小迅:可以用简单的“三个不一致”原则。
·症状与体征不一致:比如严重呼吸困难但肺部听诊正常;
·治疗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如抗感染治疗无效的“咳嗽”;
·疼痛特点与常见病不一致:比如“胃痛”与进食无关。
这个病例中,患者胸痛特点与肺部感染就不相符!
问
主任:如果当时接诊的是你,会如何处理?
答
小迅:当接诊疑似不典型心梗患者时,应立即完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包含右室及后壁导联),同时建立静脉通路保持生命线通畅但暂缓给药,在联系上级医院准备转诊的过程中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直至患者安全转运,这一系列措施能够为心梗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窗。
问
主任: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向家属解释这类医疗风险?
答
小迅(深吸一口气):与不典型心梗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我们首先要坦诚向家属说明这类疾病的诊断难度,用通俗语言解释心梗症状的多样性;其次要专业地展示我们已经采取的标准诊疗流程,比如心电图检查、心肌酶监测等规范操作;最重要的是要体现人文关怀,诚恳承认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表达对患者病痛的真切理解。
康主任赞许地点点头:小迅分析基本到位,但大家要记住:不典型心梗不是诊断不出来,而是没想到!
1.胸痛特点:两侧胸痛/胸痛与呼吸无关
2.消化系统:突发上腹痛+大汗(无腹泻)
3.口腔症状:左侧牙痛(无龋齿)
4.呼吸困难:平卧加重/夜间突发
5.神经系统:突发意识改变+血压下降
6.治疗效果:常规治疗无效的“感冒”症状
7.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
8.年龄因素:男性>45岁,女性>55岁
记住:对中老年患者任何不明症状,都要多问一句:“会不会是心脏问题?”
主任简介
康迅互联网医疗中心 康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曾任“康迅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带教过27届规培生,提出“3×3临床思维训练法”(即每个病例从病因、鉴别、处置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三个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