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推荐

清除历史记录
登录 / 注册
  • 首页
  • 资讯
  • 人文
  • 学术
  • 科普
  • 会议
  • 指南共识
  • 病例分享
  • 专栏
  • 直播

交医精术|神经内科成功完成西北首例LVIS EVO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

来源:
通讯员 西交大一附属
2025-06-30 11:44:21

6月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内科韩建峰教授、于嘉教授团队首次应用新型编织支架LVIS EVO支架成功为一名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完成了西北首例LVIS EVO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标志着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内科神经介入团队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领域处于全国前列及西北领先的地位。


患者为65岁中年女性,在外院体检,行头颅MRA后提示前交通动脉瘤。为求进一步治疗慕名来到交大一附院就诊,以“前交通动脉瘤”收住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全脑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前交通动脉瘤诊断,瘤体高4.8mm,瘤体宽4.2mm,瘤颈4.0mm。韩建峰教授、于嘉教授团队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以及形态等相关因素后,建议积极介入干预以预防动脉瘤破裂造成生命危险。

手术的关键点在于患者载瘤动脉纤细迂曲,左侧大脑前动脉A2段(计划的支架远端锚定点)直径约1.5mm,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计划的支架近端锚定点)直径约2.5mm,常规的编织支架置入在不足2mm的血管内再闭塞率较高,而且在较为迂曲的血管内释放支架有贴壁不良导致血管闭塞的风险,开环薄壁支架可以较好的在迂曲纤细的血管里打开,但是支架网孔较大,阻挡弹簧圈的效果不佳。在韩建峰教授、于嘉教授主持下,经全科讨论拟用LVIS EVO这一新型编织支架辅助完成前交通动脉瘤栓塞。

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后,并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谨慎的术前讨论及完善的药物准备后,由韩建峰教授及于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孙鹏、宋文峰和陈晨等医生,在麻醉手术部及介入手术室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下,全麻为该患者实施了LVIS EVO支架辅助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转入神经内科监护室密切观察,次日转回普通病房。

图片






颅内动脉瘤辅助支架在过去二十年间不同产品历经多次迭代,现在进入第三代产品阶段,LVIS EVO作为LVIS系列支架的第三代产品,具有更贴合临床使用需求的设计以及经过国际验证的治疗效果。

它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1.可视性强,新型LVIS EVO颅内支架可以实现在射线下全显影,提升术者对于支架打开和贴壁性的观察确认,提升手术安全性、有效性;

2.打开性优,新型材料提升了支架打开性能,在弯曲血管处更易打开,同时提升本身的贴壁性;

3.输送性好,全尺寸使用0.017in微导管系统输送释放,降低了通路建立和支架到位的难度,可以针对远端(大脑中动脉M2段,大脑前动脉A2段以及更远端血管位置)动脉瘤进行治疗;

4.覆盖率高,该支架17%-28%的金属覆盖率,提升瘤颈栓塞率,加速新生内皮攀附生长,提升治疗预后,降低复发率。

以创新意识为导向,以过硬技术为保障,勇于尝试、长足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在医院党委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脑血管病综合介入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从2022年以来,由韩建峰教授及于嘉教授领衔的神经介入团队,针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已经完成了西北首例FRED密网支架置入,西北首例Surpass Evolve密网支架置入,西北首例Pipeline Shield密网支架置入,西北首例国产麒麟密网支架置入,西北首例WEB17瘤内扰流装置置入,现在西北地区首次使用LVIS EVO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进一步说明该团队以前沿的理念,过硬的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更加丰富多样,更加合理的治疗手段,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未来,交大一附院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努力造福一方百姓,竭力促进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编 辑:朱尔曼

责任编辑:刘炳圻



COMMENTARY

评论

共0条
RECOMMENDATIONS

推荐内容

暂无数据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电话:

旗下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22 康迅传媒 ikang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康迅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