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泼尼松......这6种常见药物竟会扰乱血糖!
血糖稳定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很多人不知道,一些常见药物在治病时可能悄悄干扰血糖,让血糖出现波动,影响健康。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类会扰乱血糖的常见药物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KANG XUN WANG
像泼尼松、地塞米松这类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它们会促进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与储存;同时还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特别是对肌肉组织。另外,糖皮质激素会提高胰岛素抵抗,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类固醇糖尿病。有研究显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10%~20%会出现血糖异常升高的情况。
注意事项:
用药前,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糖尿病病史、血糖控制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权衡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必要性和剂量。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建议至少每周测量2~3次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剂量。
遵循医嘱逐渐减量停药,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血糖反跳及其他不良反应。
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噻嗪类利尿剂,是常用的降压药。这类药物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血糖升高。此外,噻嗪类利尿剂还能抑制钾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引起低钾血症,而低钾会进一步影响胰岛素的释放和作用,加重血糖异常。服用氢氯噻嗪的患者,血糖升高的发生率为5%~10%,且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
注意事项: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前需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降压效果和血糖影响。若非必要,可考虑更换其他类型的降压药。
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钾和血糖。建议每1~2个月检查一次血钾,发现低钾血症及时补钾;同时监测血糖变化,若血糖持续升高,需调整用药方案。
注意饮食,适当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摄入,如香蕉、橙子、土豆等。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疾病。β受体阻滞剂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降低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反应,从而掩盖低血糖症状,使患者难以察觉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它还可能影响糖原分解和脂肪代谢,间接影响血糖水平。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优先选择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其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
用药期间加强血糖监测,尤其是在调整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降糖药物时。建议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补充糖分。
告知患者低血糖的非典型症状,如乏力、出汗、心慌等,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的识别能力。
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血糖代谢。加替沙星可使胰岛细胞空泡化,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血糖升高;也有研究发现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降低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此外,这类药物还可能诱发低血糖。
注意事项:
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时,应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需要延长用药间隔或减少剂量。
用药期间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尤其是用药初期的3~5 d。若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或心慌、手抖、出汗等血糖异常症状,应及时检测血糖并就医。
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以免增加血糖波动风险。
烟酸缓释片、阿昔莫司等烟酸类药物,常用于调节血脂。烟酸会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减少游离脂肪酸释放,进而减少肝脏合成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但同时,烟酸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抑制葡萄糖的利用,导致血糖升高。而且烟酸对血糖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大,血糖升高越明显。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的人群在使用烟酸类药物前,应评估血脂和血糖情况。若血脂异常不严重,可先尝试通过饮食和运动调节血脂,避免使用烟酸类药物。
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血糖,开始用药后的1~2个月内,建议每月检测一次血糖。若血糖升高明显,应在医生指导下减少烟酸类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调脂药物。
配合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稳定血糖。
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调节。这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干扰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的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使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
注意事项:
精神疾病患者在开始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应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建立血糖基线。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糖,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若发现血糖异常升高,及时与精神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这些常见药物都可能扰乱血糖,大家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正在服用上述药物,建议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本身就有糖尿病或血糖异常的患者,更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血糖波动带来的健康隐患。
参考文献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