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论道求真谛,妙手求真谱新篇——“肾脏健康行动”第六期评审会成功举办
6月25日,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的“肾脏健康行动——慢性肾脏病优秀临床案例分享与成果转化”第六期评审会在线上圆满举办。
本次会议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桢华教授和苏北人民医院毕光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主持会议并参与点评,讨论嘉宾还包括苏北人民医院陈蕊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伍巧源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宇珍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小健医师、苏北人民医院何大峰医师和周刚医师进行案例分享。
杨桢华教授强调,慢性肾脏病(CKD)诊疗领域不仅需要关注常见病种,更应重视罕见病类型的临床诊治。本次会议通过展示优秀病例并邀请嘉宾参与点评与讨论,充分挖掘优质病例的示范价值与临床转化潜力。毕光宇教授进一步指出,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的建设对于规范CKD临床诊疗及提升我国肾脏病整体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杨桢华教授
毕光宇教授
罗宇珍医师报告了一例39岁男性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1月前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检查提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肾功能异常;诊断“肾病综合征”,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伴急性肾小管损伤。经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及传统利尿剂(布美他尼+螺内酯)治疗1月余,水肿持续加重,尿量维持在600~1000 mL/d,血肌酐最高升至219 μmol/L。加用托伐普坦15 mg qd后,尿量显著增加至1400 mL/d,10天内血肌酐降至184 μmol/L,约50天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未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肝功能异常。水肿缓解未再发。
罗宇珍医师
毕光宇教授和陈蕊教授在点评中指出,病理诊断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的诊断的重要依据。托伐普坦在消除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疗效独立于尿蛋白改善。该病例代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毕光宇教授
陈蕊教授
李小健医师报告了一例45岁男性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有明确家族史,2019年确诊时血肌酐142 μmol/L,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55 mL/min/1.73 m²,影像学显示双肾显著增大(左肾17.1 cm×7.8 cm,右肾17.3 cm×7.5 cm)伴多发结石。经降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及护肾治疗5年后,肾功能持续恶化(肌酐395 μmol/L,eGFR 16 mL/min/1.73 m²)。加用托伐普坦15 mg/d,半年后复查显示肌酐降至347 μmol/L,肾功能改善,ADPKD未见明显进展。
李小健医师
毕光宇教授和陈蕊教授在点评中表示,ADPKD的治疗除控制血压、生活方式干预外,主要通过药物延缓肾脏体积增加和患者肾功能不全进展。托伐普坦可以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和囊肿生长,为该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何大峰医师报告了一例76岁男性心肾综合征(CRS)合并慢性肾衰竭及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有10余年高血压病史,本次因突发胸闷气喘伴意识模糊入院。查体示意识模糊、贫血貌、呼吸急促、双肺湿啰音及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显示严重酸中毒、高B型利钠肽及肌酐快速升高,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39%、左心扩大。经多系统评估排除血管炎及骨髓瘤性肾病后,确诊为CRS。治疗上采用综合管理策略,包括呼吸机辅助通气、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抗心衰(缬沙坦沙库巴曲、维力西呱、地高辛)、抗凝(利伐沙班)、利尿(呋塞米联合托伐普坦)、护肾(金水宝)及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意识转清,心衰症状缓解,肾功能显著改善。随访9个月期间未再发急性心衰事件,肾功能持续好转,血钠及血钾保持稳定。
何大峰医师
杨桢华教授和伍巧源教授在点评中指出,CRS具有发病常较急、较重的临床特点,其病理生理学复杂,涉及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和炎症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对于心衰导致的CRS,早期合理应用利尿剂如托伐普坦可减轻容量负荷并改善心功能。
杨桢华教授
伍巧源教授
周刚医师报告了一例58岁男性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疾病(IgG4-RD)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有30年反复发作的眼眶及颌下腺肿块病史,2年前出现蛋白尿,本次因肾功能恶化及高球蛋白血症入院。查体示双眼凸出、多腺体肿大及淋巴结增大。实验室检查显示IgG4显著升高,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条带,免疫固定电泳提示双克隆IgG-κ和IgG-λ。经骨髓、淋巴结及肾活检排除浆细胞疾病后,确诊为IgG4-RD累及肾脏合并糖尿病肾病。治疗上采用利妥昔单抗(1.0 g Q2W,共2次)联合泼尼松(30 mg QD),并使用托伐普坦利尿。治疗后患者腺体肿大消退,嗅觉恢复,M蛋白消失,肾功能好转,IgG4降至正常。
周刚医师
伍巧源教授在点评中表示,IgG4-RD作为一种罕见病,其诊断面临诸多挑战。本次病例分享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宝贵的诊疗思路,减少误诊、漏诊率。在诊断中,IgG4与IgG的比例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病例的规范化诊疗过程,为IgG4-RD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诊疗范式。
毕光宇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优秀临床案例评审会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疑难复杂病例,组织专家参与点评讨论与经验总结,旨在充分发挥优秀病例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肾脏疾病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毕光宇教授
至此,第六期“肾脏健康行动——慢性肾脏病优秀临床案例分享与成果转化”评审会圆满结束。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