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例精粹呈异彩,百家争鸣话肾康——“肾脏健康行动”第七期评审会成功举办
6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的“肾脏健康行动——慢性肾脏病优秀临床案例分享与成果转化”第七期评审会在线上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毛慧娟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占正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主持会议。讨论嘉宾为北京安贞医院程虹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陈强教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何建强教授、江阴市人民医院胡宏教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同强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邹芸教授和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杨沿浪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郭红磊医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王红叶医师、江阴市人民医院夏文楷医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杨昕彤医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艳医师分别进行案例分享。
毛慧娟教授强调,本次案例评审转化活动特邀肾脏病学领域知名专家对典型临床案例进行点评和讨论,为与会同仁搭建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这种以真实病例为基础的互动式学习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赵占正教授进一步指出这些精选的案例兼具代表性与教学价值,不仅展现了当前肾脏病诊疗的最新进展,更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指导。
毛慧娟教授
赵占正教授
杨昕彤医师报告了一例82岁女性心肾综合征(CRS)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有20年高血压病史和11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心房颤动病史,此次因利尿剂抵抗性水肿(尿量<600 mL/d)、肺水肿及肾功能恶化入院。初始治疗采用托拉塞米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疗效不佳后,加用托伐普坦(7.5 mg/d)精准排水,24小时内尿量增至1000-1500 mL/d,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稍减轻,但患者血压偏低,水肿仍反复出现。遂行腹膜透析导丝法置管术,采用小剂量腹膜透析治疗方案(1.5%透析液1000 mL×2次/日),联合口服利尿剂(托伐普坦7.5 mg qd+呋塞米20 mg qd+螺内酯20 mg qd口服)。1个月后随访显示心功能改善至NYHA Ⅱ级,肌酐降至134 μmol/L,血钠稳定于142.0 mmol/L。
杨昕彤医师
程虹教授和陈强教授在点评中指出,CRS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的标志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肌酐水平和肾功能指标,还应纳入心功能评估。基于心功能,本案例患者接受了及时的腹膜透析,显著延缓了未来可能的生活质量下降。托伐普坦联合小剂量腹膜透析治疗利尿剂抵抗的CRS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疗法。
程虹教授
陈强教授
王红叶医师报告了一例40岁女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17年前体检发现多囊肾,有明确家族史,基因检测显示存在PKD1基因杂合突变。2023年12月起采用托伐普坦治疗(初始剂量晨15 mg/晚7.5 mg,逐步增至晨60 mg/晚30 mg),联合贝那普利降压及多饮水(每日饮水3 L)。随访显示,治疗16个月后患者肾功能稳定,肾脏总体积较基线未见显著增长,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从316.81 mg/g降至17.93 mg/g。
王红叶医师
邹芸教授和程虹教授在点评中指出,托伐普坦常用于利尿剂抵抗患者的治疗,常规剂量较大,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不佳。本案例创新性采用小剂量托伐普坦治疗ADPK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长期用药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邹芸教授
程虹教授
郭红磊医师报告了一例43岁男性特发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因眼睑及双下肢水肿3天入院,既往有1年高血压病史。实验室检查显示严重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肾功能恶化。肾脏病理光镜示系膜细胞中-重度增生、基底膜增厚伴“双轨征”,免疫荧光见免疫球蛋白(Ig)G及补体C3沉积,电镜显示内皮下及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因检测排除补体基因变异后确诊为免疫复合物介导的MPGN。治疗上采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55 mg/d)联合环磷酰胺(累计2.0 g)免疫抑制,辅以利尿(托伐普坦15 mg/d)、降压(沙库巴曲缬沙坦等)及抗凝等综合治疗。治疗后患者肌酐、24小时尿蛋白显著下降,水肿消退,肾功能改善。
郭红磊医师
胡宏教授和杨沿浪教授在点评中表示,对于病情严重的MPGN患者,除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外还可考虑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同时,MPGN的诊断不能止步于病理分型,必须深入探究潜在病因,包括但不限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这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胡宏教授
杨沿浪教授
夏文楷医师报告了一例21岁男性微小病变肾病(MCD)复发伴难治性水肿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2年前经肾活检确诊MCD,本次因激素减量后复发,表现为重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及大肠杆菌脓毒症入院。治疗上,在甲泼尼龙(40 mg/d)联合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基础上,针对利尿剂抵抗性水肿,加用托伐普坦(15 mg/d)联合托拉塞米(20 mg/d)多靶点利尿,辅以抗感染及容量管理。5天后患者水肿显著缓解,尿量增至3200~4500 mL/d,电解质恢复平衡,肾功能未见异常。
夏文楷医师
刘同强教授和杨沿浪教授在点评中指出,MCD初始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若患者后续复发再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等其他药物,并且治疗过程中必须平衡安全性和有效性。当患者合并感染时,临床医生应当优先控制感染,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考虑MCD的规范治疗。
刘同强教授
杨沿浪教授
杨艳医师报告了一例53岁男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有7年糖尿病、1年高血压病史,本次因尿泡沫增多、双下肢水肿伴发热胸闷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肾病综合征(尿蛋白5.696 g/d,白蛋白27.9 g/L)、肾功能不全(肌酐324 μmol/L,eGFR 17.92 mL/min/1.72 m2)及心功能不全(BNP 721.6 pg/mL)。影像学提示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畸形及多浆膜腔积液。治疗上采用综合管理策略:托伐普坦7.5 mg/d联合呋塞米利尿,辅以抗感染、降压、降糖、纠正贫血及抗凝治疗。治疗后患者水肿消退,尿量维持2000 mL/d,随访6个月后,胸腔积液消失,肾功能稳定,未出现高钠血症或肝毒性。
杨艳医师
何建强教授和杨沿浪教授在点评中指出,袢利尿剂、托伐普坦等药物显著改善了CRS患者容量控制。在使用利尿剂后2~3周内若出现eGFR的一过性下降,可考虑建议在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前提下继续治疗。此外,在CRS的综合治疗中必须高度重视心脏功能的保护,以实现心肾功能的协同改善。
何建强教授
杨沿浪教授
赵占正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的讨论嘉宾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五例优秀病例的诊疗和随访,对于培养青年医师的临床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示范价值。毛慧娟教授呼吁广大临床医师积极参与案例分享,共同推动我国肾脏病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她指出,慢性肾脏病优秀病例分享与成果转化系列活动对于规范CKD临床诊疗及提升我国肾脏病整体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赵占正教授
毛慧娟教授
至此,第七期“肾脏健康行动——慢性肾脏病优秀临床案例分享与成果转化”评审会圆满结束。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