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盛夏聚肾脏英才 净护生命启新程——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九届重症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大会在天津召开
7月2—5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九届重症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大会在天津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天津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承办。来自国内外的肾脏病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大会报告、专题讲座、多学科对话、国际交流、病例集萃等形式,围绕前沿热点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为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提供了新视角、新动态、新思路。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群英荟萃,共谋学科发展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蔡广研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以“提升急危重症肾脏病救治和肾脏代替治疗水平”为主题,通过大会主旨报告、专题学术讲座、多学科交叉对话、疑难病例深度研讨等多元形式,聚焦慢性肾脏病(CKD)和急性肾损伤(AKI)诊治新进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创新、特殊血液净化治疗临床应用等前沿领域。会议特别设立了科普展示、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精彩病例展示以及基层医师继续教育专场,全面覆盖学术交流与临床实践需求。
蔡广研教授还提到,近年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委员赴井冈山、遵义开展主题教育,赴青海原子城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在学术建设中,完成了《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等专著编写,启动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联动计划,举办“世界肾脏日”公益活动;在国际合作方面,新增102名专家加入国际肾脏病学会,成功申办202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前沿论坛,并积极响应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肾脏疾病列入全球优先关注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决议。值此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成立45周年之际,分会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开放包容、传承进取”的理念,凝聚国内外智慧,推动肾脏病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报告:高屋建瓴,领航学科新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香美教授带来了题为“科技创新促进中国血液净化医疗质量发展”的大会报告。该报告聚焦我国血液净化事业,强调其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过去十年在多方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血液净化质控体系自起步以来,逐步形成三级联动机制,医保政策提升了服务可及性,患者数量与治疗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但仍面临疾病谱变化、老龄化及资源配置不均等挑战。为破解基层困境,湖北宜昌通过“血透病人回家工程”等举措,在秭归县建成标准化血透室,提升了县域透析率,减轻了患者负担。展望未来,我国血液净化事业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其医疗质量再上新台阶。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刘志红教授带来了题为“遗传性肾脏病:从基因检测到诊疗策略”的报告。在报告中,她以Alport综合征为范例,系统阐述了遗传性肾脏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诊断层面需重视基因检测,通过序贯测序策略可有效提升检出率并发现特有突变位点。同时,要充分认识临床表型的复杂性,警惕相邻基因综合征等特殊情况以避免漏诊。此外,需关注基因突变类型对治疗的影响——不同变异会导致疾病表型存在差异,而化学分子伴侣等治疗手段正受到学界关注,基因检测则是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的核心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教授作了题为“为边远地区尿毒症患者点亮生命之光”的报告。她介绍道,2022年,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多家机构建立中心监控的自动化居家腹膜透析示范体系(CHAPD),旨在实现透析不出村、同质化治疗、优质资源下沉等目标。经过三年建设,CHAPD形成“1+3+19”医联体模式,在智能管理、标准化建设、人员培训、科研及医保衔接等方面成效显著,构建出“智能监控+三级诊疗+医保赋能”的广州模式。该模式已推广至国内多省及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患者提供了可及、公平、安全的救治方案。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江华教授作了题为“浙江省透析质控管理2025”的报告。他指出,浙江省经十余年实践,探索出“数据驱动、智能赋能”的现代化透析管理路径,构建了覆盖浙江省的透析质控数据网络,实现透析全流程动态监测,显著改善了治疗质量与患者预后。同时,浙江省积极探索透析质控人工智能(AI)管理,开发预警模型和预测数据库,提升了干预效果与管理效率,还计划进一步升级AI系统,形成全病程管理体系,推动质控向早期防控延伸,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蔡广研教授以“肾脏局部治疗AKI和CKD的研究新进展”为题作报告。他指出,肾脏局部治疗作为针对AKI和CKD的干预方式,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取得较快进展。其依托肾脏独特解剖生理特性,为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该疗法已用于肾脏占位性疾病等临床治疗,因生物治疗兴起再度受到关注。基础研究中,多种递送途径及新型载体提升了治疗效果;临床研究稳步推进,相关细胞制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不过,肾脏局部治疗距临床应用仍有挑战,未来需在给药方式、材料研发等方面寻求突破。总体而言,其正逐步由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通过融合多学科领域,为肾脏疾病精准、高效、特异性治疗提供了新模式。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小强教授以“心血管术后急性肾损伤防治新纪元——从早期诊断到智慧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全流程突破”为题作报告。他指出,肾脏科始终是危重AKI临床救治的探索者、主体实施者和管理者。危重AKI的防诊治正经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再到智慧医学的革命,日益成熟的AI技术可能成为打通“预测-预防-诊断-救治”全流程的关键钥匙。未来,肾脏病学科将引领全新AKI防治体系:精准风险预测、诊断窗口前移、预防策略优化、智慧CRRT实施,为心血管手术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学术专场:百家争鸣,共绘学科未来蓝图
本次大会以“提升急危重症肾脏病救治和肾脏替代治疗水平”为主题,设置1个主会场与11个分会场。各分会场的专题报告涵盖重症肾脏病进展、透析相关治疗进展、重症肾脏病创新疗法、重症肾脏病AI辅助决策、肾脏病学分会与重症医学分会交流、重症狼疮与肾损伤、国际交流等多个方向,内容丰富且全面。
本次大会新增三大特色板块:重症肾脏病科普展示的选手由各省、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学会推荐,本届青年学组成员担任现场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案例库精彩病例展示作为2024年学术年会的延续与保留板块,从论文投稿的病例报道中精选8个优秀病例进行现场交流;继续教育专场开设25节课程,围绕“血管通路与危重症肾脏病临床实战”主题展开深度分享。大会还邀请了国际专家作大会报告,并设置了“国际交流专场”,带来了国际血液净化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资讯。
▋▎小结
展望未来,希望我国肾脏病学科同道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全新起点,继续秉持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在重症肾脏病学与血液净化的广阔天地中,奋力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向着更高的医学高峰攀登,为全球肾脏病学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