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显微外科等关键技术:突破、挑战应对及MDT未来趋势
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与内镜颅底外科作为耳鼻喉科临床诊疗的关键技术,近年来突破不断,极大提升了疾病诊疗水平。本期特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敬武教授对此领域的前沿进展、挑战应对及未来多学科协作趋势(MBT)进行深入解读。
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与内镜颅底外科技术新进展
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推进,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与内镜颅底外科领域正经历技术革新浪潮。孙教授指出,当前这些技术的突破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诊断技术革新、医疗器械创新。
诊断技术革新:在耳神经领域,锥形CT和超高清磁共振等先进技术,为耳科疾病精准诊断提供有力支撑。以眩晕外科为例,这些技术能清晰捕捉膜迷路积水等病症的细微病变特征,提升诊断准确性,推动诊疗方案精细化。鼻内窥镜技术方面,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让医生更清晰观察鼻腔内部结构与病变,提高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在细胞层面获取鼻腔黏膜图像,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同时,解剖学基础研究深入,使医生对深部耳科、鼻科及颅底结构认知达到新高度,打破了诸多手术禁区。过去,面对侵犯颅底及颈动脉的病变,医生常因手术风险高而放弃治疗。如今新材料研发与手术方法创新,如颈内外动脉搭桥、血管栓塞等技术的应用,让复发性鼻咽癌、侧颅底等复杂手术得以开展,实现肿瘤彻底切除。
医疗器械创新:新设备涌现成为手术技术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耳科领域,耳内镜技术与解剖学研究成果深度融合,催生耳内镜外科这一全新术式。该技术摆脱传统手术对显微镜的依赖,无需切开皮肤与骨质,仅通过外耳道即可完成手术,搭配激光、手术机器人等先进设备,降低了手术创伤,拓宽了手术视野,以微创、精准的优势重塑了耳科手术理念与治疗模式。
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与内镜颅底外科技术新进展
孙教授指出:“于专科而言,颅底外科(含侧颅底外科、鼻颅底外科)极具挑战性。”内镜外科领域主要难题在于肿瘤侵犯范围,如肿瘤侵犯颈内动脉或脑干时手术风险极大。不过,诸多技术为开展此类高难度手术提供了可能。深入的解剖学研究让医生对解剖结构认知加深,有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神经及血管、脑组织等。新的修补材料与方法,如各种局部、血管化和远处游离血管吻合瓣的应用,人工脑膜的应用,提升了颅底重建技术,减少因肿瘤切除引发的大范围颅底缺损带来的严重术后并发症,扩大了手术范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手术机器人、智能导航、激光技术、声速动监测技术等新兴技术,让手术更精细、微创,可识别危险解剖部位,减少创伤与并发症。
孙教授表示,未来期待颅底外科向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迈进,例如研发更智能的导航系统以提升手术精准度。同时,颅底外科面临彻底清除晚期肿瘤并减少并发症的挑战,新兴技术如激光技术、声速动监测技术等需在肿瘤定位、切除范围控制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MDT趋势
孙教授表示,未来MDT在医学领域愈发重要,在耳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尤为突出。耳神经外科手术涉及面神经等,常关联颅底与颅神经;颅底外科位置特殊,手术需多学科协同。以肿瘤治疗为例,术前放化疗能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增加根治可能,这需要耳鼻喉科、神经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化疗科等多学科合作。MDT模式能整合各领域专家意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优势互补,从而制定最优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未来,多学科协作将更紧密高效,成为复杂医学领域的常规模式,为攻克疑难病症、推动医学进步提供强大支撑。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