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常见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专家共识》解读
武汉市第一医院 陈柳青 姜倩
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发病率较高且逐年攀升,2020年其发病率在我国所有肿瘤中位列第四。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为无创检查方法,在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辅助诊疗及预后方面均有应用。2025年专家共识旨在规范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RCM常用术语,提升其与组织学对应关系的认知,促进临床应用的标准化。
目前存在RCM 操作人员对图像采集、图像描述不规范和不一致问题,阻碍了临床应用、结果互认和推广。本共识首次阐述了以下常用RCM术语:脑回状结构、角蛋白凹陷、混合血管模式、饱满明亮细胞、明亮的星状斑点、细长细胞索、日光弹力纤维变性、真表皮交界处异形细胞、明亮的肿瘤岛、外围栅栏、肿瘤周围裂隙样暗区、基底样细胞条索和结节、树突状结构、暗色轮廓、增粗的胶原纤维束、炎性浸润、表皮细胞核极化、洋葱样结构、角化珠、扩张血管和斑点状色素沉着,描述了常见的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RCM表现及其与组织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
其次,本共识按照基底以上表皮、表皮真皮交界、真皮浅层的组织学层次,阐述了常见良性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日光性黑子、脂溢性角化病、苔藓样角化病小汗腺汗孔瘤、汗孔角化病、皮肤纤维瘤、汗管瘤等)的RCM特点及与组织病理的联系,包括鹅卵石样结构脑回样结构、假性角囊肿、成熟分化管腔、饱满细胞呈苔藓样浸润、粗纤维条索分隔、桑葚状细胞巢、分叶状瘤体、增粗且明亮的胶原纤维束、折光度相对均匀的类圆形团块、折光不均匀且同心圆状排列的角蛋白、迂曲扩张的血管等。
最后,本共识按照基底以上表皮、表皮真皮交界、真皮浅层的组织学层次,阐述了常见恶性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光化性角化病、Bowen病等)的RCM特点及与组织病理的联系,包括聚集形成结节状、分叶状、条索状或栅栏的极化细胞,大的圆形、类圆形有核细胞,具明显异形性的靶样细胞,“暗孔状”低折光细胞,高折光树突细胞和核周低折光空晕等。
本共识局限性在于,部分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的研究数量少,证据等级低,因此本共识并未形成明确诊断标准,也未能给出各RCM特征所占比例,不能涵盖所有临床现象,仍需要逐步更新。后续将进一步推动RCM采集、描述的规范化,建立质控标准,明确诊断标准,与人工智能、多组学等新技术相结合来克服RCM固有局限性(穿透深度低、溃疡成像质量差等),提升非黑素细胞性皮肤肿瘤诊疗水平。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