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斑痣与草莓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卢忠
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可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草莓状血管瘤,而鲜红斑痣是一种毛细血管畸形,属于血管畸形的范畴。鲜红斑痣又名葡萄酒色痣,一般出生即有,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3%~0.5%,83%的鲜红斑痣皮损位于面颈部。鲜红斑痣的皮损随年龄增而长逐渐加深增厚,还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所以需要及早治疗。脉冲染料激光和光动力疗法(PDT)是目前治疗鲜红斑痣的两大主要手段。前者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以血红蛋白为作用靶达到封闭增生血管的治疗目的,仍为鲜红斑痣治疗的标准手段,一般均需5次以上治疗,总体而言治愈率小于20%,大部分改善50%~70%,少数无效,优化脉宽等治疗参数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光动力疗法通过静脉给予血啉甲醚后再以532 nm的光源照射后进行治疗。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下调、VEGF-Α/MAPK/ERK通路的表达抑制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治疗机理,PDT诱导的自噬则阻止内皮细胞的凋亡,并使其对PDT抵抗。根据皮肤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光动力治疗后鲜红斑痣的血管密度逐渐降低。一般而言,光动力疗法单次疗效优于脉冲染料激光,但治疗耗时长,副作用大于染料激光,所以两者各有长处,也有相应的不足,联合治疗有助于使治疗效果最大化。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激光/光动力疗法还能与雷帕霉素等血管抑制剂联合,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草莓状血管瘤一般出生后3~5周出现,随婴儿的成长而增大,1岁之内可有1~2个快速生长期,往往在1岁时增长到最大限度,之后绝大多数在1岁后数年内逐渐自行消退。所以1岁以内要积极干预,以控制草莓状血管瘤的快速生长,避免因瘤体自发性溃疡而导致的组织缺损、大量出血等并发症。脉冲染料激光一般可有效控制草莓状血管瘤的生长,有时也可采用长脉宽的Nd:YAG激光,副作用小是激光治疗的优势。对于体积大、生长迅速的草莓状血管瘤,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或普萘洛尔治疗,但需避免药物的副作用。激光和药物也可根据需要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