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锁教授: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与治疗进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章锁教授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累及的器官,40%~80%SLE患者起病初即有狼疮肾炎。重症SLE常危及器官功能或生命,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神经精神狼疮、狼疮性肺炎、肠系膜血管炎、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急性溶血等。
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脏器受累,近乎半数的轻症患者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发展为重症。重要脏器损害伴功能紊乱,使得SLE病情迅速进展,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结合疾病特点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利用SLEDAI-2000、BILAG-2004评分工具,提出的重症SLE定义及诊断标准,即出现重要脏器受累伴/不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和/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类型。满足≥1条以下标准即属于重症SLE:SLEDAI-2000>12分;BILAG-2004评分有≥1个A等级器官评分和/或≥2个B等级器官评分;常规治疗后临床不缓解。早期识别并控制疾病活动,对延缓器官损伤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而自身抗体检测是重症SLE诊断和管理的基石。
以最小治疗相关毒性最小化疾病活动性,减缓或防止器官损伤进展是重症SLE治疗原则和目标:
(1)重症SLE基础治疗:激素是基础用药,羟氯喹是必备药物,关于激素剂量和疗程,应根据病理类型、治疗反应性及合并症情况进行选择;
(2)重症SLE免疫抑制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激素使用量,控制疾病活动,重要脏器受累的重度SLE患者应选择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3)重症SLE生物制剂治疗:经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仍不能达标或疾病复发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以B细胞为主要靶点的药物,以及Ⅰ型干扰素受体拮抗剂等;
(4)重症SLE其他治疗方案:对于重度或难治性SLE患者,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辅助治疗;难治性或合并感染的SLE患者,可考虑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为代表的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精准靶向细胞疗法在重症SLE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5)SLE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长期管理:避免日光暴晒,避免高蛋白摄入,避免BMI超标,避免肾毒性药物应用,避免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多学科协作、多维度覆盖,全病程评估、全链条决策,个体化方案、精准化管理,构建整合医学模式下的重症狼疮临床实践范例,助力重症狼疮的综合诊疗和长期管理。

评论

推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