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童因甲氧氯普胺致死!剂量超药典6倍,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临床中,遇到恶心、呕吐以及各种腹部不适等症状时,甲氧氯普胺肯定是首先想到的药物之一。但是关于使用中的细节,你是否留意了呢?
一、案例回放
患儿,女,4岁。因饮食不当引起上腹部不适,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卫生室肌注甲氧氯普胺10 mg,共2次;并给予甲氧氯普胺5 mg口服,共2次。
2 h后患儿出现全身抽搐,双眼上翻,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约6 min,抽搐间隔时间不定,以后每次抽搐时间逐渐延长,间隔时间逐渐缩短,并出现昏迷。
考虑为甲氧氯普胺中毒所致。给予吸氧、肌注山莨菪碱2 mg,20%甘露醇和50%葡萄糖交替静脉注射,并给镇静剂等治疗。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二、死因分析
1.甲氧氯普胺剂量过大 2010年《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关于甲氧氯普胺的儿童用法与用量为: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一日0.2~0.3 mg/kg,分2~3次给予。
该案例报道中缺少患儿体重。根据2~12岁儿童体重估算公式(体重=年龄×2+8 kg)计算,4岁患儿的体重约16 kg,每日总剂量不宜超过4.8 mg。该患儿应用甲氧氯普胺明显过量,2 h内连续给药达30 mg,是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6.25倍。
2.抢救药品选择不当 该患儿死亡的原因,既与甲氧氯普胺的用药剂量过大有关,也与甲氧氯普胺中毒后抢救药品的选择不当有关。
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因阻断多巴胺受体,导致乙酰胆碱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症状(尤其是儿童和年轻人),严重者可致死亡。
甲氧氯普胺用药过量时,应使用抗胆碱药(如盐酸苯海索)或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治疗。山莨菪碱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不宜用于甲氧氯普胺用药过量的抢救。
三、甲氧氯普胺儿童用法用量的差异分析
甲氧氯普胺药品说明书肌注或静注:6岁以下每次0.1 mg/kg,6~14岁2.5~5 mg/次。口服:5~14岁每次用2.5~5 mg,3次/日,餐前30 min服用。小儿总剂量每日不得超过0.1 mg/kg。
中国药典2010年《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关于甲氧氯普胺的儿童用法与用量为: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一日0.2~0.3 mg/kg,分2~3次。
药品说明书和中国药典是临床用药的依据,但是两种文件对甲氧氯普胺儿童用法用量的规定不一致,中国药典中的每日总剂量是说明书的2~3倍。
四、甲氧氯普胺的常见规格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规格:10 mg(1 ml),20 mg(1 ml)。
甲氧氯普胺片
规格:每片5 mg、10 mg、20 mg。
五、甲氧氯普胺的适应证
1.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伴有胃动力低下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者,以及由此或其他原因(胆胰疾病、脂肪肝等)引起的腹胀、腹痛、嗳气、烧心及食欲缺乏等症状。
2.用于纠正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所致的胃潴留及解除糖尿病胃排空功能障碍,也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3.用于中枢性呕吐、胃源性呕吐及脑外伤后遗症、急性颅脑损伤、药物、肿瘤、手术、化疗及放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
4.用于缓解海空作业、晕车症等引起的呕吐、减轻偏头痛引起的恶心。
5.用于十二指肠插管、胃肠钡剂X线检查,可减轻检查时的恶心、呕吐反应,促进钡剂通过,并有助于顺利插管;可增加食管括约肌压力,从而减少全身麻醉的胃肠道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6.用于幽门梗阻及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
7.用于胆道疾病和慢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
8.用于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疾病。
9.甲氧氯普胺的催乳作用可适用于乳量严重不足的产妇。
六、甲氧氯普胺的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昏睡、烦躁不安、疲怠无力。
2.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乳腺肿痛、恶心、便秘、皮疹、腹泻、睡眠障碍、眩晕、严重口渴、头痛、易激动。
3.用药期间出现乳汁增多,由催乳素的刺激所致。
4.注射给药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5.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特别是年轻人),可出现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可用苯海索等抗胆碱药物治疗。
七、甲氧氯普胺的的禁忌证
1.下列情况禁用:
(1)对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过敏者。
(2)癫痫发作的频率与严重性均可因用药而增加。
(3)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或穿孔,可因用药使胃肠道的动力增加,病情加重。
(4)嗜铬细胞瘤可因用药出现高血压危象。
(5)不能用于因行化疗和放疗而呕吐的乳癌患者。甲氧氯普胺属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抑制催乳素抑制因子,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进而可促进乳腺小叶增生,不利于乳腺癌的治疗。
2.下列情况慎用:
(1)肝功能衰竭时,丧失了与蛋白结合的能力。
(2)肾衰,即重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使锥体外系反应危险性增加,用量应减少。

评论

推荐内容
